桴焉红岩花开——记“走遍正安”活动第十九期
这次本来除了去桴焉乡红岩村花开组查看当地村寨的生活和教育情况,还要到桴焉的四联天坑走走的,由于时间原因,只走了花开这个村组。
与花开教学点全体师生合影(后排我们四人,中间为代课老师)
位于桴焉乡红岩村的张红澡学校
山与天
相机不好,也来张微距
沿河沟而上
然后是陡峭的山路
半山一亩田
回往山下的风光
山顶上有几棵年长的大树
花开教学点外观(荒废的民房)
全班学生
位于花开组13号
fengqiwei教师生用捐的新式削笔刀
回来时看红岩村远片的山景
据说是夕阳照到此石峰上成红岩而得地名
形状各异的山峰
花开组属桴焉乡红岩村管辖,红岩村距桴焉乡25公里多,而花开组又距红岩村14公里,与桐梓县芭蕉乡接壤,相邻的还有一个千年组.两个组名称连起来叫:千年花开.等候千年,花才能开?真有意思!!!
我们一行四人,去时走了将近3个小时,回来时因为下坡居多,且没负重,也用了足足2个小时.计划中的四联天坑因时间关系未能前往,只好列入下次"走遍正安"计划.早就听说花开组地处偏远,经济社会相对来讲发展缓慢.沿途摄得图片若干,权且作为"走遍正安"版块第十九期记录.
去花开的路上,一直有条小溪,走完小溪就到了,整个徒步过程有种"去时与河上(和尚)同行,回时以水流(水牛)为伴"的感觉.哈哈.
A路途
B 花开教学点
花开教学点外观.学前班,一三五共四个级,21名学生在一间民房里上课.据黄成贵老师介绍:本周当地群众还没有收玉米稻谷,把国庆假期推迟到下周.好让学生们帮助家里抢收庄稼.我们才有幸看到全部学生.
奖状
我们力所能及地捐赠了一些募来的文具
教室一角
当地村民清一色的木房
两村民手指对面山脚一块平地,说哪年就想修间象样的学校在那个地方
花开教学点老师黄成贵的家
靠山吃山,当地村民终年以柴为燃料
C见闻
顶箐山人努力为大家拍合影
从红岩街上一开始,到花开的公路雏形两旁,有很多小食品(垃圾食品)包装袋,看上去很刺眼,这种现象,即便在县城学校也不鲜见,国民的环保教育有待狠狠加强.
沿途的村民住宅,阶沿院坝墙壁等就可看出他们的生活状态.
一种不知名的绿色污染植物,沿途满目皆是,其繁殖能力超强.
不知名的野果
"红军粮"
运水泥电竿的队伍:由于邻近的千年组地理条件和花开组一样,尚未享受到农村电网改造的政策优惠,如今有了农改项目,千年组的群众组织了劳动力运输电竿,每天这14个壮劳力只能运2根电竿.这14外壮劳力中,有一人观察安全形式,一人背负烟水等给养.而我们所到的花开组还要等到明年才有指标.
归来.这条公路雏形早在2005年就已形成,这条路只通向千年组.由于实现通车受丛山阻隔,耗资巨大,受益农户有限,只好搁浅.我们所到的花开有一条晴通雨阻的简易公路可以到达,据村民讲摩托车可以到村寨后面,但因要绕行很远,行车时间与步行差不了多少.
气候土壤等因素,当地玉米水稻明显不如低海拔地区长势.有句民谚叫"高山苞谷,一马下",想来就是说的高海拔地区玉米水稻一起收获吧.
花开就在下图的最远山顶上.
在西方,13是个吉祥数字。据说在美国有13个矿工凑钱买了13注彩票,中了1.3亿美元。到底有没有这个事情没有考证,但13的确是西方的吉祥数字。但愿花开这个地方也会幸运起来。
作者:冯其伟、王林,转自:正安论坛
本网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收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原创内容除特殊说明外,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联系删除。 Email:master@g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