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长补短 加快发展

正安的比较优势是什么?是绿色特色产业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文化发展。正安最大的劣势是什么?勿容置疑,是生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靠发展。要发展,优势必然要发挥,劣势必须要扭转。优势的发挥,劣势的扭转,离不开教育和科技。因此,正安的发展之路应该是生态立县、产业富县、文化塑县、科教兴县。舍此而求它,若无大的生产力布局调整,正安将只会在温饱线上徘徊。

一、生态立县

(一)严峻现实

1990年百日大旱,烈日炎炎、天干地焦、赤地片片、人心惶惶,损失惨重,至今仍心有余悸。今年6——8月份遭受“洗手干”和“秋老虎”等肆虐,全县手忙脚乱、到处告急,受灾严重。

正安处在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上,是乌江流域贵州段16个重点县之一,耕地中有70万亩的面积产生了明显的水土流失。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虽然森林覆盖率有所上升,但耕地的灌溉条件基本没有得到改变。全县耕地面积116万亩,其中稻田约44万亩,旱地约72万亩。稻田中,有效灌溉面积不足20万亩,旱涝保收田不足13万亩,全县人均旱涝保收田不足0.22亩。旱地基本无灌溉条件,并且其中有25度以上的坡耕地31.5万亩。事实证明,正安天控农业特点十分突出,抗旱救灾能力非常脆弱。

(二)应对措施

第一、建成比较合理的林业生态系统。近几年,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努力实施林业生态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6%左右,恶劣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林业生态系统建设应继续着力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抓好天然林保护;二是抓好低效林的改造,有条件的地方要和方竹林的营造相结合;三是抓好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坡地造林绿化;四是抓好自然保护区建设,特别是桴焉林场在争得了九道水省级森林公园的同时,要努力争取省级自然保护区;五是全面实施县乡公路的绿化。在退耕还林工作中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计划资源要用在刀刃上,不要因补助政策的利益驱动而把平地和陡坡耕地都一齐退耕还林,留下退而复耕的隐患;二是要狠抓抚育和管理,确保退耕一片成功一片;三是要和种草造经济林相结合;四是要配套建设沼气池;五是注重抓好发展畜牧业等经济工作。到“十一·五”期末,全县森林覆盖率应突破40%,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全县的森林覆盖率应达到45%——50%。

第二、强力推进沼气工程。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把修建沼气池作为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突破口或中心环节。修建沼气池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生态效益方面,一是可避免“斧斤以入山林”(一口沼气池正常使用,每年提供的能源,可以少伐5亩薪炭林);二是可节约大量的煤碳资源(一个农村家庭年均消耗煤炭在3吨左右);三是减少了烟尘、灰渣对环境的污染;四是可充分利用沼渣沼液等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发展养殖——沼液、沼渣——种植为模式的循环经济。在经济效益方面,建一口10立方米左右的沼气池,每年可节支增收1000元以上(正常使用节省煤、电开支可达800元以上;利用沼液沼渣作有机肥和防虫剂发展无公害果蔬和粮食,节省肥料、农药开支可达200元以上),如果加上养猪的经济效益(年均可出三栏,每栏可养猪40头以上,以每头猪纯收入100元计,年纯收入可达12000元以上),年增加纯收入在13000元以上,使沼气池变成了名符其实的“聚宝坛”。在社会效益方面,一是通过配套改厕、改圈、改厨、改院,促进群众生活方式的转变,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二是促进庭院的净化和保持环境的美化;三是可推动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进而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质量;四是办了使群众高兴的好事实事,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建设沼气池,一是要广泛宣传发动;二是要作好示范带动;三是要作好资金扶持;四是要作好技术服务。到2010年,力争每个农村家庭有一口沼气池。

第三、全面实施微水工程。正安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河流深切、耕地零散,修建大、中、小型水利工程,不但实施难度大,而且灌溉面积小,并除石丰灌区外,已经没有多少挖掘潜力,想通过修建小型以上水利工程从根本上解决灌溉的问题是不现实的。根据正安实际,要从根本上解决灌溉的问题,必须要实施微水工程。微水工程包括小山塘和小水窖,并以小水窖工程为主体。实施微水工程,有以下现实作用:一是做到有备无患,使抗旱工作立于不败之地;二是在发生山洪时,能有效蓄积水源,减少地表泾流,不但能减少当地的水土流失,而且对流域的防洪和抗洪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三是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四是既可积水抗旱,又可兼作积肥,一举两得。在实施微水工程时,也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选择好地型,在使用时能用软管直接引灌为最佳;二是修建的大小要适度,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或不能满足抗旱的需要;三是修建样式要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四是在留好进水口和取水使用口的基础上,窖口要覆盖,既可提高安全性,又可减少占用耕地。微水工程应在“十一·五”计划期间实施完毕。

第四、实施土坎种草工程。建国以来,全县虽然历经了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搞“三改”运动和坡改梯建设工程,但全县存留下来的坡土土坎量仍然很大。在千百年的农业生产中,广大的人民群众形成了铲土坎的习惯。但我们应当清醒的看到,铲土坎等于削宝山,等于在不断削蚀全县人民生存的根本,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土坎种草,荒坎变宝。土坎种草,至少可以发挥以下作用:一是可以起固土作用,减轻水土流失;二是能涵养水源,增强抗旱能力;三是可以节省部份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四是可以为全县提供约10万亩左右的畜草,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实施土坎种草工程要循序渐进:一是做好深入全面的宣传发动工作,提高群众认识,扭转群众观念;二是在不铲土坎的基础上搞好土坎种草的示范,引导群众自觉接受土坎种草工作;三是提供优质牧草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土坎种草工作;四是搞好土坎种草和发展畜牧的结合,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土坎种草工作应在“十一·五”计划期间推行完毕。

二、产业富县

(一)特色优势

1、可利用牧草地资源丰富。全县各种可利用的牧草地资源有160余万亩,其中,成片草地42万余亩(1万亩左右的草地15片),零星草地有57万余亩,林地灌木林地47万余亩,可开发利用的田土坎草地有14万余亩。如此丰富的草地资源,在贵州全省都是少见的。

2、正安是中国野木瓜之乡。正安野木瓜果大、皮薄、肉厚、质嫩,有舒筋活血、解热生津、平肝和胃、去湿抗癌、延缓衰老的功效,既可食用,又可入药。经国家级多家科研单位检测,含有多种氨基酸元素和齐墩果酸,特别含有极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其市场开发价值很大。自1991年开发野木瓜以来,规范化种植近3万亩。1994年,正安野本瓜产品获第六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1995年,天楼野木瓜饮料成为贵州省四大饮料之一;1996年,正安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野木瓜之乡”。

3、方竹资源号称世界一绝。方竹是贵州与四川结合部大娄山脉的独有品种,有“中国独有,世界一绝”的美称,是无化肥和农药污染的野生绿色食品。全县现有方竹林3.5万亩。正安生产的方竹笋不但在国内行销,而且远销台湾、韩国和日本,并且供不应求。

4、优质茶叶成为市场美谈。正安现有茶园11个,茶园面积1.8万亩,年产茶700吨左右。2004年,正安朝阳茶和吐香坝茶分别获得全国第五届中华杯名优茶一等奖、蒙景山杯国际金奖等称号。因正安茶叶质优价廉,春茶刚出,浙江、山东等茶商纷至沓来抢购,运到厂家加工包装后打着某些名茶的牌子在市场上高价销售。

5、油桐发展曾经称雄贵州。正安油桐发展自唐代以来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并素有桐乡之称。1958年,新州镇龙江村曾获得周恩来总理署名、国务院颁发的“户有万株桐,幸福永无穷”的锦旗。正安宜桐面积25万亩左右,最高年产量8000吨,曾雄居贵州之首。由于桐油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所以广泛用于建筑(油漆)、印刷(油墨)、船舶、农用机械、电子工业和家俱等方面。根据互联网提供的信息, 目前桐油市场价格为1254美元/吨(人民币10320元/吨),市场潜力很大。

6、烤烟生产曾在全国领先。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正安将烤烟生产列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全县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到1997年,收购烟叶达到46万担的历史最高水平,被评为“全国烤烟生产先进县”。进入二十一世纪,把烤烟生产列入全县经济工作的“三大攻坚战”之首,全县合力攻坚,生产烟叶的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另外,正安的中药材、蚕桑等资源也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二)发展展望

1、持之以恒地打好“三大攻坚战”

正安正在全力实施的“三大攻坚战”,抓住了全县经济工作的中心环节,应当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三大攻坚战”所依托的三大产业中,烤烟生产是支柱产业,城镇建设是龙头产业,畜牧业发展是主导产业。

2、协调推进三次产业发展

根据正安实际,扎实发展第一产业,突进发展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建设“绿色特色经济强县”。第一产业的发展,在狠抓粮、油、烟、畜等常规农业的同时,必须要抓好优质肉牛、优质肉猪、野木瓜、茶叶、方竹笋、油桐、烤烟等的规范化基地建设。第二产业的发展,要不失时机地紧紧抓住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调整的机遇,抓好铝业、水电等的开发;努力抓好建筑业、建材业和煤炭开采业等的发展;突出抓好系列绿色特色产品加工业,打造系列“名牌”产品;在市场流变的过程中捕捉机遇,发展两头在外的科技含量高的企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发展好旅游餐饮、商贸流通、交通运输、市政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和社区服务、娱乐健身等新兴服务业以及信息、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同时,重点抓好正安绿色特色产品面向国内国际市场的营销上。

3、强力发展绿色特色优势产业

在绿色浪潮涌流的当今世界,正安县没有工业污染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再加上有一系列绿色特色优势产业,这简直是上天赋予的无价“金钵”。越是地区性的东西,越具有世界性,只要经过精心的加工和提炼以及广泛的宣传和推广,地区性的东西就能上升为国际性。正安要全力搞好以特色产业基地为依托、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国内外市场营销为网络的产、加、销有机连接的产业化建设,把资源优势高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获得滚滚的财源,扭转经济发展滞后的局面。

(1)搞好区域化布局是前提

特色优势产业具有区域性,并且有的产业具有不共生性(蚕茧业和烤烟产业就不能在同一区域内发展,正安蚕茧产量呈萎缩趋势,除了市场等因素外,和烤烟与蚕桑共同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尊重客观规律,搞好产业区域规划非常重要。畜牧业是覆盖全县的主导产业,应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发展;野木瓜和油桐种植都应规划在海拔800米以下地区;方竹发展应规划在新州、杨兴、碧峰、桴焉、庙塘、乐俭等乡镇结合部的海拔在1200米左右的地区;茶叶发展应规划在桴焉、市坪、格林、班竹、中观等乡镇海拔在1000米左右的地区;烤烟生产能力在3000担左右的乡镇,不应当安排生产计划,如要安排生产计划,应给所涉及乡镇考虑合理的工作成本。

(2)建设规范化基地是基础

第一、建设规范化畜牧基地。县委、县政府已确立了把正安建设成为全省生态畜牧大县的目标,并出台了“1113”畜牧发展工程计划,绘制了畜牧发展的蓝图。要以东部中山台丘和西部中山峡谷的适宜区为主建设草食牲畜基地发展优质肉牛及肉羊,以中部丘陵河谷区为主建设生猪基地发展优质肉猪,同时大力发展家禽,到2010年实现出栏100万头优质肉猪、10万头优质肉牛、10万头肉羊、300万羽家禽的目标,把正安建设成为全省名符其实的优质肉牛基地县和优质肉猪基地县,从而实现生态畜牧大县的目标。

第二、建设规范化的野木瓜基地。要形成规模效应和市场壁垒,野木瓜基地面积应保持在5万亩以上。到2010年,野木瓜基地面积应扩建到5万亩,以后根据市场的需求扩建,总的基地面积可发展到10万亩。

第三、建设规范化的方竹笋基地。正安县适宜发展方竹林的面积在10万亩左右。建设规范化的方竹笋基地,一是抓好现有方竹林的改造;二是在争取项目支持的同时,采取延展式造林的方式建造方竹林,到2010年,把适宜方竹生长的林地全部改造完,使全县方竹林面积达到10万亩。

第四、建设规范化的茶叶基地。一是适时搞好老化茶园的更新;二是以现有茶园为中心,采取统一规划、集中指导、分户实施等方式扩建茶园。到2010年,茶叶基地应达到5万亩;到2015年,茶叶基地应达到10万亩以上。

第五、建设规范化的油桐基地。油桐基地应恢复发展到25万亩。发展油桐基地应抓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搞好现有低产林的改造;二是抓住退耕还林等机遇搞好改造油桐林的工作。

第六、建设规范化的烤烟基地。全县的优质烟基地应保持在10万亩以上。建设优质烤烟基地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持稳定性;二是能做到轮作;三是能达到烟水配套。

根据市场前景,蚕桑及中药材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应着力抓好。

(3)打造龙头企业群是核心

依托特色产业打造龙头企业,一是可以巩固和发展产业基地,进一步解决富民的问题;二是能进一步拓宽就业门路,能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的机会;三是使特色农产品变成市场名牌产品的中心环节,不但能使农产品尽最大限度升值,而且能为塑造正安形象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四是解决富县的根本途径。

根据正安县绿色特色资源禀赋和市场前景,扩大发展长富牛肉干厂、张家牛肉烧腊加工厂、天楼野木瓜加工厂、顶箐方竹笋加工厂,组建茶叶加工集团公司,恢复发展桐油精炼厂,新建饲料加工厂、骨粉加工厂、畜肉冷藏厂、皮制品厂等,形成一系列龙头加工企业群。

发展龙头加工企业,一是必须冲破小农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二是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是以信息化推进加工企业跨越式发展。

(4)实施标准化生产是关键

标准就是财富,标准就是生命。山东省济宁市有种植大蒜的传统习惯,但前些年面积小、品质差、销路窄、收入低,近几年围绕市场需求,不断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和服务力度,并争取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国际环境体系认证,达到国家绿色食品A级标准,打造出了大蒜标准品牌,种植大蒜的效益大幅度提高,大蒜种植面积由10万亩很快发展到60万亩。2004年,济宁商品蒜达到57万吨,占全国产量的1/4以上,远销100多个国家,出口量占全国的40%以上,总收入达到6.6亿元。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实施标准化生产,是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获取最佳效益的至胜法宝。正安县系列绿色特色产业能组织标准化生产,并百折不挠地争取通过一系列认证,将会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迹。

(5)搞好可持续发展是重点

可持续发展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不能杀鸡取卵,不能搞掠夺性的开发。应当注意的是,正安有的产业现在都搞的是掠夺式的开发。可持续发展应抓好以下方面:一是抓好适时更新,如茶园、野木瓜等;二是搞好品种改良,保持品质的先进性,如畜牧品改等;三是搞好保护性采打,如采打方竹笋等;四是做到成熟采收,如油桐等(采收未成熟油桐是导致油桐产业萎缩的原因之一)。

(6)建立好利益机制是保障

产业基地是特色产业之本,要保护好产业基地,就必须要保护好基地农民的利益,也就必须要建立好利益连接机制。建立利益连接机制,至少包括以下两个内容:一是实行保护价收购特色农产品;二是形成风险补偿机制。

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把正安建设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野木瓜之乡、省优质肉牛基地县、省优质肉猪基地县、省方竹笋生产与加工出口基地县、省优质茶叶生产与精加工基地县、省优质油桐生产与桐油加工基地县、省优质烤烟基地县、省蚕茧生产基地县、省中药材生产基地县。

4、全力发展劳务产业

中国是世界加工厂,同时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劳务需求的空间极大,为正安发展劳务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正安拥有10万以上的劳务大军,正安信用联合社存款突破4亿,绝大部份来源于劳务收入存款,因此,发展劳务产业是与主导产业——畜牧业同等重要的产业。要有序的发展劳务产业,必须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搞好职业、技术培训;二是有计划地有组织地搞好劳务输送;三是开展好劳务大军的权益保护工作。

(三)保证措施

第一、制定周密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根据当前的政策规定和市场形势,参照《正安县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制定立足本地、面向国内乃至国际的产业发展规划,同时要根据发展规划编制好年度工作计划,以此来统揽产业发展工作。

第二、实行县级领导牵头发展产业负责制。县级领导要结合分管工作牵头负责相关产业的发展,并要一届接着一届干,不能因分管领导的改变而改变,从而使产业发展具有连续性。

第三、实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发展产业责任制。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应对相关产业发展负责,既要实行任期目标制,又要实行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制定严密的责任追究制度。由县监察局、县政府督查室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实施强有力的效能监察。人大应履行强有力的工作监督。

第四、实施创新型人才培育工程。正安最奇缺的是创新型的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育创新型人才应纳入议事日程。培育创新型人才应采取相应措施:一是要形成良好的用人环境;二是设立并颁发政府创新发展奖;三是畅通民主渠道,让创新人才群参与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其社会地位。

三、文化塑县

(一)有利条件

第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正安是东汉名儒尹珍先贤的故里,是贵州文化的发源地。据《后汉书·西南夷传》记载,早在一千九百年以前的东汉桓帝时,正安新州(毋敛)人尹珍(字道真)不辞千辛万苦、跋涉千山万水到中原洛阳求师于经儒大师许慎,“学成还乡里教授,于是南域始有学焉”。这里的“南域”可能不是单指贵州吧?正安县的县名,是因纪念尹珍先生衍化而形成。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民国政府从正安县划出一部分地方设置道真县,其意也在于纪念尹珍先贤。“尹珍先生教化于正安有独深,遗迹在近邻为较著”(清正安知州于钟岳《尹先生务本堂碑》)。受尹珍先生殚精竭虑教化的影响,正安尊师重教蔚成风气,文化发展绵延壮观。

第二、作家、艺术家辈出,文艺创作繁荣。“尹珍文化”深深浸润着正安这片土地,熔铸在正安人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之中,文艺人才的层出不穷和文艺创作的繁荣兴盛成为历史的必然。早在明清时期,就有名声远扬的徐芷沅、杨白泉、白瑞之等书画家。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发展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一是作家、艺术家阵容强大。涌现了文志强、石邦定、赵进争、刘大林、赵剑平、陈义忠、王美泉、陈智武、刘祖建、罗遵义、王华、杨欧等一批在省内、国内知名的作家及田景良、简承国、江定元、周信、邱仲书、韩世庥、徐际虞、钟涛、陈昌霖、王化彬、贾祥明、李云翔、张画鸣、韩继忠、周延圣、陈南水等一批艺术家。正安籍人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文艺家协会会员有一百多人,其中全国会员有二十四人。二是创作成就辉煌。发表的中、长篇小说有六七十部之多,短篇小说、诗歌、散文等不计其数。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先后有石定的小说集《公路从门前过》、《石定小说选》、《天凉好个秋》,赵剑平的小说集《远树孤烟》、《小镇无街灯》、《赵剑平小说选》和散文集《挂在悬崖上的街》,赵进争的长篇小说《悠悠岁月情》、短篇小说集《难忘的爱情》、散文集《名山秀水情》、诗词集《人间重真情》,陈义忠的小说集《隐情》、《小镇风流》,王美泉的小说集《野店》、《王美泉小说选》,罗遵义的小说集《罗遵义小说选》和与人合著的长篇小说《江湖浪迹》,刘宗扬的诗集《永远的询问》,以及刘大林、马家华、刘祖建、刘华、邱仲书等的小说、诗歌、散文集的相继出版,共同构成了浩大的正安文艺作品阵容。三是获奖频繁。石定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贵州省文学创作奖,赵剑平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和遵义市首届政府文学奖,王美泉、王华获得省政府文学奖,陈义忠、杨欧获得遵义市首届政府文学奖。四是文艺活动活跃,文艺创作势头强劲。在文志强、王美泉等老一辈作家的带动和扶持下,一批视文艺事业为生命的人自发组建成立了“珍州文学沙龙”,并以此为中心经常性开展活动。创作热情高涨,新人不断涌现,以王华、杨欧、雷霖等为代表的一批青年作家脱颖而出形成了新一代的作家群。王华的长篇小说《桥溪庄》在《当代》上登载,首开了贵州作家在国家级大型文学期刊上发表长篇小说的先河,引起了省内外文艺界的热切关注。正安蓬勃发展的文艺事业,被各级媒体称之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安文学现象”。

第三、民族文化凸显。正安是汉族、仡佬族和苗族杂居的地方。汉文化包容了仡佬族和苗族文化,但苗族特别是仡佬族文化颇具特色。风俗习惯淳厚,建筑风格独特,服饰个性鲜明,民歌、山歌、嫁歌、葬歌、薅草歌等内容极为丰富,特别是傩戏有中国古典戏曲活化石之称。

第四、群众文化活动丰富,文化设施比较完善。每逢一元复始的春节,广大群众开展扭秧歌、玩狮子、耍车车灯、玩龙灯、跳花灯等活动,火红热烈。在重大节庆等活动或闲暇时,群众自编自排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在县城或乡镇汇演,并到各村巡演,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科技知识等寓于欢快的文艺表演中。在县城,开展了周未电影活动和“九夏芙蓉”周未文艺演出活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1997年,正安县村村建立起了图书室,迎来了全省“千乡万村书库”现场会的召开,获得了全国的“千乡万村书库”工作先进县称号;1999年,在村图书室的基础上,村村建立起了“三室一校一基地”(图书室、广播室、放影室,农民夜校,科技示范基地),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2003年以来,以“四在农家”和基层组织示范带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双创”工作蓬勃开展,文化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

(二)主要内容

1、弘扬尹珍文化

尹珍文化是非常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是弥足珍贵的过硬金字招牌。市外乃至省外一些地方想尽千方百计争抢尹珍文化这块金字招牌,身为尹珍故里的正安人不保护好这块金字招牌、弘扬好尹珍文化,就会有负于尹珍先贤、有负于悠久历史、有负于正安人民。

弘扬尹珍文化,应当抓好以下几方面:一是成立尹珍文化研究会,持之以恒地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二是完成修缮“务本堂”的一期工程,争取并组织实施好二期工程,设计塑造尹珍先贤标志性雕像和修建纪念尹珍先贤祠堂、馆、亭等设施;三是进一步发掘、研究、整理尹珍文化,提炼尹珍文化的丰富内容;四是作好尹珍文化的宣传工作,弘扬尹珍“务本”精神,郑重打出尹珍文化“名片”。

2、创建小说之乡

小说创作的异常繁荣是正安非常凸显的也是全国少有的文化现象,既有较强的个体优势,又有强劲的团体优势,得到社会各界和各级媒体的充分肯定。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继续深入扎实工作,顺利争取“小说之乡”的命名,将会对正安的发展和形象的塑造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小说之乡”的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予以确保。一是要建立创建领导小组,具体组织抓创建工作;二是确保办好《芙蓉江文艺》和《正安文艺报》等刊物,并努力提高办刊档次,使之成为独树一帜的文艺品牌;三是要建立激励机制,形成强大的动力,推进小说创作向纵深和更大的范围发展;四是完善小说创作的对外交流机制,形成全国性的网络体系;五是继续收集整理小说创作成果,推出成批的精品,充分展示正安的创作实力;六是编辑和出版《正安作家传略》。

3、发展仡佬文化

我国的仡佬族集中居住在务川、道真、正安三县,因历史的原因,正安虽然不是仡佬族自治县,但正安是黔东北(务、正、道)的中心,且仡佬族人口也有三万多人(我国少数民族珞巴族人口不足2500人),继承和发展仡佬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继承和发展仡佬文化,在于彰显民族个性,丰富文明内涵,助推经济发展。

发展仡佬文化,要开展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成立仡佬文化研究会,抓具体工作的开展;二是要以历史的紧迫感抓好仡佬文化的抢救、发掘、整理、提炼工作;三是抓好仡佬民族风情园策划和筹建工作;四是抓好民族旅游文化产业建设。

4、创建文化先进县

创建文化先进县,是全国文化建设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正安是贵州省的文化发源地,创建文化先进县也是应有之举。

创建文化先进县要以攻坚战的态势来开展工作。一是建立坚强有力领导小组开展此项工作;二是必须完善各种文化设施,形成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三是文化系统各单位必须实现文明单位的创建;四是文化系统各单位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并要打造形成各自特色的工作亮点;五是组织创作一系列颇具地方特色的文艺精品;六是巩固县城周未广场电影、周未广场文艺演出和乡村巡回文艺演出等活动,推动形成宏大热烈的文艺活动局面,极大限度地丰富城乡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对策建议

1、列入大事实事。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劲的文化发展态势是正安难得的比较优势,应当充分利用好和发挥好这一优势。但是,弘扬尹珍文化和发展仡佬文化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创建小说之乡和创建先进文化县更是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绝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要制定目标,集中力量,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创建目标才能实现。弘扬尹珍文化和发展仡佬文化应从现在开始纳入议事日程,建立组织机构并持之以恒地开展好工作;创建小说之乡和创建文化先进县应纳入“十一五”计划,并确保在“十一五”计划期间实现创建目标。

2、作好有效保障。必不可少的资金投入是实现正安地方文化建设目标的有力保障。文化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应作重点安排,每年根据创建目标和建设规划编制财政预算,尽最大努力满足投入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大向上向外争取资金的力度,以获取更多的资金,保证投入的需要。

3、实施标志建筑。标志建筑是画龙点睛之笔,是一个系统的神韵和象征所在。文化本身是社会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文化建设中实施好标志性建筑就显得尤为重要。弘扬尹珍文化,应当在完成修缮“务本堂”的同时,修建尹珍纪念馆、尹珍书院或尹珍文化博物馆;创建小说之乡,应当修建作家楼;发展仡佬文化,应当修建仡佬民俗文化村或民族风情园;创建文化先进县,应当修建好县文体活动中心等。

4、建设过硬队伍。工作方向确定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一是要建设和县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的、开拓创新的、精于文化工作的、团结协作的坚强领导班子;二是组建有很强学术研究能力的、有紧迫历史责任感的、有奉献精神的研究会组织;三是建设一支服从指挥、勤奋敬业、精于专业、扎实苦干的专业干部队伍。

四、科教兴县

(一)被动局面

“两基”虽然通过了达标验收,但是每年近8000名的初中毕业生中,只有近1600人升入高中,初中升学率不到20%,有80%的初中毕业生就此流入社会踏上艰难的人生之路。正安是全省唯一没有中心实验幼儿园的县。职业教育呈萎缩之势。技术教育资源分散,效果体现不明显。

虽然在畜牧发展和药材基地建设等工作中科技进步明显,但从整体上来看,科技投入不足,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没有得到很好利用,科技培训工作不充分,农业适用技术推广有回潮现象,农机等新生产技术的推广未形成大的气侯,特色产业发展的科研工作开展不力。

(二)发展建议

1、教育发展

整合教学资源,全面推进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第一、巩固“两基”教育成果。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尽力增大投入,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全面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提高办学质量。通过持之以恒的工作,确保“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复评达标验收。

第二、加快发展高中和职高教育。在完成新建县一中和扩建县二中的同时,通过政府投资办学或社会投资办学等方式,在2010年以前再建一所以上高中。职业高中教育,既要注重向外输送人才,同时必须和正安经济发展特别是绿色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增强其生命力,不断扩大办学规模。通过全县的共同努力,到“十一·五”计划期末,初中升学率应达到50%以上。

第三、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统一认识,认真抓好。县城所在地要抓紧修建中心幼儿园,各乡镇所在地应有一间以上幼儿园。

第四、加强发展成人教育。全县年富力强的干部职工都应达到大学本科文凭,没有达到的都应通过成人教育途径完成学历。倡导社会人员参加成人教育。推动成人教育形成良好的局面,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严格教学管理,使参学者能掌握全面的知识体系;二是严格考试制度;三是避免用人歧视。

第五、切实抓好老年教育。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若老年教育工作抓不好,就有可能形成一股干挠工作秩序的力量,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抓老年教育工作,一是要形成教育网络体系,县城要巩固扩大老年大学,乡镇应建老年大学分校;二是切实地、灵活地抓好老年教育;三是要形成顾全大局、和谐互助的良好氛围。

第六、整合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要求,建立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强有力地推进职业技术教育。

2、科技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正安要实现绿色特色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必须要利用好、发展好科技。

第一、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农民夜校等多种形式进行科技培训。

第二、全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

第三、努力推广农业生产、加工先进机具,大幅度提高生产力水平。

第四、有计划地定向培养适合正安绿色特色产业等发展的高知识人才。

第五、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应成立科研机构开展产品研发,不断开拓创新。并可以实行产业发展和相对应的高校或科研机构相嫁接,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六、注重支持龙头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使龙头企业在激烈竟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作者:龚开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