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谢坝的小吃
一位30多岁的流渡姑娘在上海延长西路上开了一家“娘家羊肉粉”馆,小店不大,装修也很简单,几位流渡、谢坝的服务员,经营牛、羊肉、辣鸡粉,酸菜豆豉炒饭,洋芋耙和一些炒菜等,生意很好。上海电视台多次作了报道,大众点评网等网上也是好评如潮。
其实,这家店没有厨师,掌勺的都是流渡、谢坝乡镇的女孩。如果在正安,她们的手艺可能都不算啥。可是上海和贵州正安存在着巨大的饮食文化差异,上海人对没有吃过的口味喜欢尝鲜,还有许多到过贵州的上海知青、上海支内职工和他们的子女、在上海工作的贵州人,都是店里的常客。老板娘曾自夸到过贵州的上海人有一半都到她店里来过。
古语说三十年风水轮流转。旅游胜地周庄的水乡建筑在1990年以前江浙沪到处都是,可是别的地方都拆了,建了新房子,周庄保留了下来,成了珍贵的古建筑,门票年年在涨。当年上海人吃白毛猪,贵州还是黑毛猪。现在上海有钱的就喜欢吃黑毛猪。
很多传统的东西保存下来是很有价值的。
我们到贵州插队的时候,谢坝还都是木板房、煤油灯,用甑子蒸饭。上海人没见过用甑子,甑子蒸饭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前几年我在上海还蒸过,没有甑子,就用塑料菜篮,虽然弄坏了一个塑料菜篮,但还是很高兴。
起源于谢坝东礼的豆腐果,那时会做的人不多。我在东礼的风洞岩人家吃过。咪儿的父亲会做。据说是把豆腐切成块,放在灶灰里炕,灰不能冷掉,中间还要不时翻动,二、三天后就成,熟手的成功率约百分之七、八十。中间的豆腐像是变了性,很糯滑好吃。
现在上海卖的豆腐都是工厂生产的。郊区有一家专卖传统手工豆腐的,价格比工厂生产的贵好多,但他生意非常好,夫妻2人手工制作根本供不应求,许多人开车远道赶来一买就是几百元。谢坝的酸菜汤点豆腐,味道可比上海的好,当时家家会做,不知现在还好吗?
谢坝的野蘑菇传说山巴菇(其他地方叫鸡枞)最好吃,但我觉得还是松菇最好。我在志泉家吃过,粘滑粘滑的,非常好吃。
现在上海有卖魔芋的了,还有人从遵义给我带过魔芋粉自己做魔芋,但都没有当年在谢坝的好吃。也许现在吃得东西多了,不像当年没得吃,弄到点吃的样样都好吃。
作者:旭源(李小兵) 转自:正安论坛
本网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收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原创内容除特殊说明外,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联系删除。 Email:master@g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