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你想和GOV离婚吗?

不要把自己当作人民,人民只是一个被代表的符号;要把自己当作公民,公民有自己代表自己的权利。

在美国,没有哪个政治家或官员敢认为自己是公民的领导、上级、管理者,也没有哪个公民会买有这种意识的人的帐,想领导人民管理人民的人绝对没有任何机会涉足政治领域,老老实实恭恭敬敬地为选民服务才有机会。美国公民对“政府管理”这个概念很反感。他们说,谁管理谁呀?政府不是管理公民的,是要为公民服务的,应当是公民管理政府。公民每次搬家到一个新地方,都是政府或想进入政府的政客(竞选议员或政府官员的人)上门来,请新到来的公民,去管理他们,而不是政府官员来管理公民。

打个不太贴切的比方,公民与政府的关系有点像基督教丈夫与妻子的关系:一旦缔结婚约就不能解除。中国人对婚姻的经典比喻是钱钟书的“围城论”——城外的想冲进去,城里的想冲出来;……当不幸的丈夫发现妻子的种种不如意处时却想离婚而不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安县的公民,当你对政府严重不满意时你想过要和她离婚吗,当想离婚而不可得时你打算如何处置此种关系?

在正安论坛上看到三篇比较有份量的帖子:《正安文化之痛》、《正安民生批判之教育篇----从一中说开去》、《“发展”劳务经济等于埋葬正安的未来!》,产生了两个感受:一是正安县的发展的确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二是我们的公民太需要对他们的政府进行有效监督了。

《正安文化之痛》对正安县的文化发展实况提出了引人注目的批评,判断之词句一言以蔽之:华而不实。文化是物质资源与精神资源共同构成的服务于人类社会生存的发展性系统。物质资源的扩展可以进行人为的市场化运作,精神资源的成长却是远远不是急近功利的操作所能解决的。

《正安民生批判之教育篇----从一中说开去》对正安县的教育发展状况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从软件批评到硬件、从发展速度批评到教育结果:我们的兄弟姐妹们不要再过奴隶般的生活,我们再不要因为那样水平的“劳务输出”沾沾自喜!!!是的,如果教育只能给这片乡土留下为数众多低素质劳动力的话,那无疑是在犯罪。

《“发展”劳务经济等于埋葬正安的未来!》愤慨地对正安县的劳务经济进行了“控诉”:劳务工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劳务工的子女教育问题、劳务工家庭老人的赡养问题、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问题。……

很明显,这三个帖子所提出的状况都是要求正安县政府站出来负责的。这是个好现象,它至少说明公民除了被别人代表着去监督政府之外,还可以在网络这个信息社会的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自己代表自己监督政府。

在中国政治历史上是缺少监督传统的。

在西方政治里,监督有着左和右的划分,左和右有着自己固定的含义,来自于法国大革命,起源于法国制宪会议。清华大学的秦晖教授曾经在和北大一位网友的聊天中详尽而简明地解释了“左”和“右”:法国大革命时讨论国王的命运,主席左手边的一批人支持处死国王,右手边的一批人支持宽恕国王。这种区别就是“左派”“右派”的开始。很快这种划分与初始含义不再一样。其中左派比较支持平等,强调建设福利国家,通过国家干预手段帮助弱者;右派强调自由,反对过高福利,支持竞争,反对国家干预,强调建立“弱”政府,反对对于强者的过多限制。

左派和右派的区别只基于对平等与自由的偏重上。左派更偏重平等,右派更偏重自由。对基本限度的平等与自由权利,均持有同样的共识。

把左右派的思路推向极端的就是极左和极右。极左当权的时候,国家机器非常强大,为了追求一种表面的平等而剥夺了人们自我发展的自由。极左时代唯一的平等就是人人“都有特权”。在姜昆的经典相声《如此照相》当中,就讽刺“四人帮”当权的极左时期,一个照相馆有合理虐待顾客的权力,让人背老三篇、照统一表情的革命照。

有人曾经用一句话评价左右两翼的好处:右派善于挣钱,左派善于分钱。左右两派交替上台,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

正安论坛是个不错的监督平台,版主正安一片瓦在论坛首页上发布了他对于如何发展正安的24字真言:“迎人才、招商来、多交流、经验采、干实事、少打牌、励乡人、创未来。”,思忖良久,笔者也拟出了一个24字的思路:“盘点资源、诚信搭台、招才引商、奖励科教、监督主官、造血兴民。”

欢迎拍砖!

作者:上墟渔父 转自:正安论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