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那一双双天真无邪的眼睛——记弯丘公益调查之行

2010年1月3日,是正安论坛组织公益活动网友到碧峰乡弯丘学校进行公益活动的日子。早上刚起床,好友冯其伟便电过来了。到新车站集中后和弯丘学校校长郑传勇联系上,原来他也在正安,等着为大家带路。人员到齐后分坐一辆捷达车和一辆面包车,我和传勇骑摩托车。雾很大,可视距离只有十米左右,为了安全,只有慢行。到碧峰唐大路等后车的时候,何智平老师也从安场家中骑车赶到,三人手冻得老僵了,只好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取暖。

到弯丘学校虽然通了公路,但路况很差,摩托车也无能为力,更别说捷达和面包了。在经过了大约五公里的崎岖颠簸的乡村公路之后,我们到达了离弯丘较近的石场坝。停了车,才发现我和传勇、智平三人的外衣早已被浓雾浸湿!停好车,大家便分别提上所带物品爬山了。传勇告诉大家,从这儿上去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大家没有胆怯,有说有笑朝山上走。

同行的不只是我们成年人,还有一位网友的少爷和智平老师家的千金,他们是城镇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别看他们年纪小,在路上勇跃的提捐赠物品,没有向大人撒娇,精神可嘉!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了弯丘学校,这一路上除了一小段公路,走的都是山间的羊肠小道,路很滑很湿,稍不注意就会摔倒在地,并且沟坎也很危险,所以大家都很小心的走着。附近的孩子们每天都要走这种路去上学。

弯丘学校于我是不陌生的,该校目前还属于平安学区管辖。十年前我在平安完小任教时每学期期末考试都到这儿监考,十年过去了,学校基本还是老样子。这是一间坐落在大山深处的村级小学,有6个年级,7个学班,230多名学生,9名教师,学校周边只有3、4户人家,左右全是大山,向前看是来时路上经过的山沟和远处连绵的大山。学校始建于1953年,历时50多年,服务半径4公里左右,平安村、庆丰村、青定村、洪泉村的就近学龄儿童到此求学。1993年改建为现在的砖木结构房,因改建时各方面原因,教室构造简单简陋,砖瓦结构的房子没有楼板,屋檐处与教室墙壁也通风,地处偏远,维修不便,檐瓦脱落、檩子损坏、墙体和砖柱开裂、教室墙壁渗水严重,晴透光,雨漏水,一些地方还是教师们临时用木柱撑着才没有继续塌落,安全隐患十分突出。时至今日,操场还是很小,也没有硬化,孩子们便是在这泥地上活动游戏,如果是雨天,很难想象孩子们怎样在这泥泞的地上活动。

学校没有教师宿舍。老师们把学生少一点的学前班教室用水泥砖隔出来当宿舍,每间宿舍都很小,安下一张单人床后,就基本没有空间了,如果是一家人在此生活,那是怎样的光景?本地教师在学校是没有宿舍的,他们每天上完课后和学生一样走山路回家去。四位外地教师便住在学校的宿舍里。

农村孩子有着质朴快乐的本质。课间十分钟小女孩用接起来的毛线当橡皮筋跳皮筋;小男孩“站排排”、“挤油渣”、用长木凳“骑马马”,喜笑颜开,其乐无穷!他们在此读书,从学前班到六年级,大概不知道乒乓球怎么打,不知道篮球为何物,更别说一些体育项目!在素质教育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这样的深山学校没有配套的体育设施,孩子们是多么的无奈!

我们本次公益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进行调查,负责此事的万通公司韩总同志对学校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记录,他告诉大家,目前已有远方好心人愿意为改变弯丘学校落后的现状出资修建,要取得真实情况的资料给对方,才能争取这笔款项。来时大家“凑份子”买了些学习用品,亲手发到学生手里,孩子们很高兴,用“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歌声表达着对大家的谢意。

走的时候,孩子们依依不舍,站在操场边朝我们挥手,大声叫着“再见!慢走!”我们为了使气氛轻松一点,便学着“灰太狼”的声音朝孩子们叫道“我们一定会回来看你们的”!

从我们个人来说,无力为弯丘学校改变什么,但是我们公益小组会一如继往走下去,为深山教育的发展尽一分力!

作者:心如残剑   转自:正安论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