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尹珍文魁星

在贵州历史悠久、幅员广大的土地上,有过早熟悉的古人类的文明,如猫猫洞、穿洞的考古发掘是其明证;而至贵州建制正式确定以后,明清文化成为贵州古代文化的高峰,涌现了郑珍、周渔璜等大家。但是,是从先秦到两汉的夜郎方国,奠定贵州文化的基石的。当今,贵州人都以夜郎文化自豪,正安县的尹珍是大汉夜郎的卓越代表,大文人郑珍、莫友芝尊奉其为文化“圭皋”,而在民间,尹珍这位东汉时期著名儒家者、教育家、作家、诗人、著名书法家,早就被广大老百姓赞誉为“一代夜郎的文魁星”了。
我们乘车在尹珍故里正安县山路上前行,山路崎岖,峰回路转,西边有逶逶迤迤的大娄山脉阻隔了川黔铁路,而千里奔腾的乌江也从东南向远远流去。正安县号称“山国”就是山的世界,尽管如此,重要的典籍,《后汉书》、《华阳国志》,都有其记载:“荆州刺史尹珍,字道真,毋敛人。”“自以生于荒裔,不知礼仪,乃从汝南许慎,应奉受经书图纬。学成,还乡里教授,于是南域始有学焉。”……我们知道,大汉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国力鼎盛,文化繁荣,出现过大文学家、大天文学家、大农学家、大探险家、大音乐家等等……而尹珍生身的夜郎国,它的开发是从周边向黔中地区深入的,即便当时古夜郎也有了某些发展,但发展的不平衡,却不能阻止尹珍于不知礼仪荒裔之中,崛起大汉王朝,这无疑为夜郎儿女争了光,长了志气。

我们从省城的阳明祠扶风山左面先贤寺读到祠碑尹珍的有关记载,又来到正安县新州镇尹珍的塑像前,我们联想浮翩。尹珍的人生经历隐隐约约在我们面前浮现出来:他曾是南夷地区的后裔,在他生活的时代,夜郎与大汉多有交往,从历史悠久的巴蜀商贸到文学卒史臣舍人,著名辞赋家盛览的出现,已经营造了一定的文化氛围和环境。尹珍出生在正安县新州镇即夜郎的毋敛坝。他自幼聪颖好学,曾于公元79年(章帝建初四年)二十岁时,为改变自身的命运和家乡落后的面貌,以北学于中国的奇行,接受中原文化的洗礼,到京师洛阳拜著名儒学大师、经学家许慎为师,成为经师大儒。

在夜郎,曾有汉使王然于出访西南方国而传开的“夜郎自大”的成语,本意是讽刺人们井底之蛙不自量力的弊端,但实际应新解为夜郎人因其历史文化悠久而充满自豪和自信的表现。贵州著名文化大家陈法就讲过,夜郎人要后来居上,应当重教育:“凡子弟就塾,先讲明小学,便朝夕习弟子之仪,则长而傲可化也”;“博之以经史,使之从明师益友讲习讨论,则陋可文也。……”(《黔论》)尹珍开了重教育之先,他的一生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有过就学《五经》、《作文改字》和谶纬学的学业,成为学识渊深的通才。他于公元107年回到故里建草堂三楹,开馆教学,开南域文化之先河。在今绥阳、南川均设馆教学,教学影响深远,“凡属牂牁旧县,无地不称先师”。他在开馆教学中取得的业绩,声名远播。地方官将他选入文学科举荐朝廷,他曾为尚书丞郎、荆州刺史,晚年又矢志育人,执教于“务本堂”,卒年84岁。

如今,夜郎故地广建尹珍纪念馆所,如贵阳书院、遵义贤祠,印江、铜仁、独山以至四川等地的隐公祠等,在尹珍的影响下,著名的作家如孙应鳌、谢三秀、周渔璜和郑珍等,灿若星河。我们有幸来到正安采风,深感贵州文化是仡佬、苗、侗、布依等各族儿女的共同创造。而夜郎文化奠定了当今贵州文化的基石,我们一定要把大儒尹珍更好地当作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盛世和发展旅游文化的一张金灿灿的明片!

2007年9月2日

转自:云山屯的BLOG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