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正安城建 打造黔北明珠——关于正安县城镇建设的思考

城市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凝固音乐。正安背倚遵义、襟连重庆,她风光旖旎、资源丰富、人杰地灵、文化绵远,是60多万人口的山区农业县。在人口众多的山区农业县提升城镇化水平,是艰巨的历史任务。农村固然是城市的母亲,但解决“三农”问题有赖于城市发展。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劳务经济繁荣、现代农业和工业发展等,为提升城镇化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抢抓历史机遇,确定合理目标,狠抓城镇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要坚持十届县委提出的“提升城镇化”的战略思路,必须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搞好正安的城镇建设。

一、发展历程

正安县城始建于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至今已有345年悠久历史,曾是巴蜀文化和黔北文化结合的精华,但因种种原因而掩没在历史的尘烟之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劲吹古凤山麓,正安县城的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拉开了序幕。

新区开发起步于1992年,分为西区开发和西部新区、楼台园区开发。西区开发从1992年开始,到1998年结束,历时7年的时间,新增城区面积10公顷。西部新区和楼台园区的开发从2003年开始,已历时五年的时间,新增城区面积26公顷。

旧城改造起步于1997年,从两个方面进行划分。一是从运作模式方面划分,可分为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两个阶段。政府主导阶段是从1997年起到2000年,包括文化路一、二期改造工程和东、西门改造工程。1997年文化路一期工程拆迁39户,1998年文化路二期工程拆迁97户,1999年东、西门改造拆迁470余户,2000年拆迁改造县政府大楼前一片。市场运作阶段是从2001年起到现在,包括北门一期、南门一期改造。2002年的北门一期改造工程拆迁660余户,2003年的南门一期改造工程拆迁650余户。二是从运作过程方面划分,分为积极探索、奋力攻坚和稳定推进三个阶段。1997——1998年是积极探索阶段,1999——2000年是奋力攻坚阶段,2001年至今是稳定推进阶段。旧城改造历时10年的时间,拆迁安置近2000户,改造近20万平方米。

通过这15年的努力,县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赢得了市小城镇建设管理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同时得到了省建设厅厅长李光荣同志的充分肯定,使正安城建成了名副其实的工作亮点。

二、战略设想

(一)发展方向

1、未来城镇人口规模

城镇总人口应达到30万人以上,主城区人口应达到20万人以上。

首先,从城市化率的方面分析,城镇人口应达到30万人以上。2000年,美国城市化率是81.5%,日本城镇化率是64.5%,而我国的城市化率仅为36%。当前,一般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在50%以上,世界平均城市化率是47%。预测到2020年,世界平均城市化率可达到55%。2006年,我国的城市化率是40%,有关专家提出我国的城市化率不能超过60%,预测到本世纪中页可达到75%。从积极发展的角度定位,我县的城市化率应达到50%以上,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应达到30万人以上。

其次,从人口集聚的方面分析,城镇人口完全可以达到30万。我县的人口总量在60万人以上,只转移一半到城镇就有30万之众。常年在外务工的近20万大军,绝大多数的人员都要到城镇定居。随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转移到城镇,一部份外来人口也会到我县定居。我县城镇人口聚集到30万人以上,来源是充足的,只是在实现时间上的早与迟的问题。

再次,从生态承载的方面分析,完全可以容纳30万人以上的人口。城镇建设必须首先考虑用水用地的问题。从用水的方面来看,只要修建好了石峰水库,全县城镇用水无忧。从用地的方面来看,主城区如能规划为一城两区(一城由凤仪城区和安场城区组成,凤仪城区还包括田生片区),城区面积可达到40——50平方公里,再加之其它的9个镇和未来新设的镇,容纳30万人口足足有余。

2、尽快实现撤县设市

根据建设部批复的《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我们正安县在2020年以前要实现撤县设市的目标。我县现有人口近61万,每平方公里约235人,根据《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报告的通知》(国发〔1993〕38号)的规定,要实现撤县设市的目标,就必须要达到以下标准:第一、城区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含县属企事业单位聘用的农民合同工、长年临时工,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登记的有固定经营场所的镇、街、村和农民集资或独资兴办的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城镇中等以上学校招收的农村学生,以及驻镇部队等单位的人员,下同)达到10万人以上,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七万;总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25%,并不少于十二万。第二、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不低于70%,并不低于十二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八亿元,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到20%以上;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不低于人均八十元,总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并承担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务。第三、城区公共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其中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60%,道路铺装率不低于55%,有较好的排水系统。

从以上的标准分析,我县的人口规模、财政收入、基础设施等条件要达到要求都是比较容易的,但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要达到12亿元以上,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能否突破工业化,是实现撤县设市目标的关键点。我们必须要突破工业化,在2020年以前,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一定要达到12亿元以上,确保撤县设市目标的实现。

3、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上、不满50万的城市,属于中等城市。现代化城市就是基础设施高度完善的数字城市。所以,现代化中等城市,就是城区人口在20万至50万之间的、基础设施高度完善的数字化城市。

我县的城镇化率只要达到50%,就具备了中等城市的人口规模,只要我们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地搞好基础设施和数字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建设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正安在历史上曾经设过州,实现了现代化中等城市的目标以后,再把我们正安发展成为地级城市也是有可能的。

(二)指导原则

1、一城两区,一体两翼

一城两区,就是正安城区由凤仪城区和安场城区组成。一体两翼,就是以现有城区为主体,分别以北面的安场城区和南面的田生城区为两翼,形成“丹凤朝阳”之势。

现有城区的东门片区,是正安城区的黄金区域,力争打造成为行政中心、形象窗口、文化名片。

2、依山就势,显山露水

安场城区地势平坦开阔,凤仪城区地势蜿蜒起伏。宽广平直、对称协调固然是一种美,曲径通幽、参差错落也许更是一种美。要坚决打破僵化的传统观念,十分珍惜和充分利用自然秉赋,按照依山就势、显山露水的原则,搞好规划和建设。

3、科学规划,适度推进

没有发展战略指导的规划,是不科学的规划;没有科学规划指导的建设,是破坏式的建设。城镇建设必须要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在规划方面,一是谋划要长远。我们的发展战略就是要把正安建设成为现代化中等城市,一切都要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二是分区要合理。现有城区应是行政、文化及商住中心区,安场城区应是工业集聚区,田生片区应是旅游休闲区。三是起点要高。道路、管网、楼房等的规划和建设,要按照城市的要求来进行,不能只是站在小城镇的角度来考虑。在建设速度方面,既要积极主动,又要量力而行。

三、特色定位

1、山水园林风光

2003年至2006年的城郊绿化工程,为建设园林城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沙阡电站如果从中坝址修建起来以后,未来的正安城处于三面环水之中,S207公路和未来的高速公路沿着湖滨通过。未来正安城,城在林中掩映,下有平湖环抱,上有天楼雄踞,南北还有清溪河和樊村两颗旅游明珠拱卫,这是大自然赐予正安人民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把正安城打造成为具有独特山水园林风光的生态城市。

2、仡佬生活家园

我们县虽然不是仡佬族自治县,但未来我县的仡佬族人口将会超过10万。我们要充分挖掘仡佬族的传统文化内涵,保持仡佬文化生态,利用城区、城郊和S207公路大通道等地,精心打造充分体现仡佬族文化特色的街区、小城镇、院落、村舍以及亭台楼阁等,形成仡佬人民甜美的生活家园。

3、历史文化城市

《后汉书·西南夷传》载:“桓帝时,郡人尹珍,自以为生于荒裔,不知礼义,乃从汝南许慎、应奉受经书、图纬。学成,回乡里教授,于是南域始有学焉。珍官至荆州刺史。”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正安应当是中国“南域”文化的发源地。《贵州县名溯源》载:“正安县,清雍正年间改原真安州为正安州(为纪念尹珍先贤在唐宋时设珍州。1363年明玉珍据蜀称帝,改“珍”为“真”称真州。万历二十九年“改土归流”时改为真安州。清雍正二年改为正安州。1914年,民国废州改县至今),始得名。为史家所称‘开南中之学’的贵州文化第一人尹珍故里,贵州文化的摇篮。……《贵州名贤传》云:‘可以说尹珍先贤是贵州文化的开创人,正安是贵州文化的策源地’,故因尹珍而在唐宋时设珍州,后以‘正安’名县”。毋庸置疑,正安县是东汉名儒尹珍先贤的故里,是贵州文化乃至中国“南域”文化的策源地,这是我们正安宝贵的文化品牌,我们一定要做足这张文化品牌的文章,把未来的正安城打造成充分体现尹珍文化的城市,从而形成名符其实的历史文化城市。

4、区域活动中心

根据林树森省长在省交通厅调研时的讲话精神,经过努力争取,可望有纵(马场平——瓮安——湄潭——正安——道真——南川——重庆)横(赤水——习水——桐梓——正安——务川——沿河)两条高速公路通过正安全境并在县城交汇。根据《贵州省“十一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在正道务片区规划了一个支线机场。如能成功修建一条高速公路与重庆相联,同时能如期修建支线机场,并实现了撤县设市的目标,正安就会名符其实成为遵义市东北部的区域中心。

四、发展方略

1、一心两门为重点

现有的凤仪城区是中心和主体,安场是北大门,土坪及田生是南大门,这“一心两门”是正安城镇建设的重点。要紧紧抓住和突出这个建设重点,形成“突出中心、提升主体,北进南拓、两翼展开”的发展格局。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必须要抓好S207公路大通道沿线新农村建设,实现和谐发展。

2、特色产业为支撑

“突破工业化”能为“提升城镇化”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持久的动力。实施“突破工业化”战略,铝土矿、水电、煤炭的开发和建材、建筑业的发展,是必须要抓好的大事。但真正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的产业应是地区特色优势产业。越是地区性的东西,越具有世界性。地区性的东西经过精心加工和提炼、广泛宣传和推广,就可能上升为国际性。我们正安的方竹笋、野木瓜、优质茶、中药材和草食牲畜等,不但是地区性的特色优势产品,而且和世界绿色食品浪潮紧密相扣。能以这一系列特色优势产品和安场工业集区为依托进行深度和精度开发,形成产业化集群,把正安建设成为区域性特色优势产品加工基地,将会对正安推进城镇化提供强大而持久的动力。在这方面,云南省的思茅市因普洱茶改名为普洱市,就是一个鲜活的特例。

3、独特景观为风格

正安是渝南、黔北的结合部,是巴蜀文化和黔北文化的交汇处。城市建筑风格上,要把川渝特色和黔北风貌以及正安山水园林自然风光有机结合起来,升华成为别具一格的景观,形成独特的“形”。

4、尹珍文化为灵魂

文化是社会的智慧,是民族的灵魂,是发展的精神纽带。发展和弘扬地方历史传统优秀文化,能不断丰富全县人民的精神世界和增强全县人民的精神动力。正安历史传统优秀文化就是尹珍文化。尹珍文化就是以尹珍“务本”为核心的文化以及长期以来在尹珍“务本”精神激励下所形成的一切文化的总和。

城镇中要充分体现尹珍文化这一灵魂,就必须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十届县委明确的文化建设的“三大创建”活动。第一,弘扬尹珍文化。一是建筑风格要与历史传统文化相适应;二是规划和建设一批展现尹珍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三是在街区、楼房、店舍等地要充分营造尹珍文化的浓厚氛围;四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宣传尹珍文化;五是引导全县人民进一步形成敢于拼搏、勤学奋进、尊师重教、爱好文化的良好风气;六是要经常性开展尹珍文化的研究活动,定期举行纪念尹珍先贤文化艺术节等活动。第二,创建中国小说之乡。我县坚定不移地传承尹珍文化,文化发展绵延壮观。在文学艺术创作方面,又特别是在小说创作方面,创作队伍庞大,创作成果丰硕,获取奖项繁多,创作势头强劲,已基本具备了创建全国小说之乡的条件。我们要集中力量推进小说之乡的创建活动,确保小说之乡创建成功。成功创建小说之乡,不但是发展尹珍文化的里程碑,而且和中国诗乡联为一体,形成了中国的文化奇观。第三,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文化先进县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是发展尹珍文化的需要,是实现科学发的需要。创建成为了全国文化先进县,与尹珍故里、中国“南域”文化发源地、中国小说之乡相互辉映,其发挥的深远影响可想而知。

5、数字正安为方向

与时俱进,才能保持创新活力,才能保持先进性。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在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的基础上实现了信息现代化,对我国形成了强大的压力。我们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紧迫意识,强有力地推进信息现代化的工作。数字城市是信息化和智能化有机结合的综合系统,我们应以数字正安为载体,毫不犹豫地推进正安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开展数字正安建设,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抓好数字正安规划、数据交换标准、信息和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等的制定。第二,建设信息大平台。一是在加快干线传输网建设的基础上,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互联;二是搞好信息中心和若干分中心的建设;三是在条件具备时,集成地理信息系统(GIS)、全求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形成空间信息系统并接入信息中心。第三,搞好数据库建设。包括人口管理、经济管理、环境管理、金融管理、社区管理、土地管理、文化管理、交通管理、灾害管理、治安管理等等数据。第四,建立和完善应用系统。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会服务、经济运行服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及运营服务等。第五,搞好智能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智能防盗、智能调光、智能调温、智能供水、智能供电等,努力提高智能化程度。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建设,使正安信息无处不有,智能无处不在,实现跨越发展。

6、生态城市为目标

如前所述,正安山水园林的自然禀赋条件较为优越,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条件,把正安城打造为生态城。一是严格保护自然生态。严禁乱砍滥伐;对开沙取石等要作科学的规划和严格的控制。二是特别注重城镇建设与山水园林精巧结合。依山就势,显山露水,错落有致,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三是努力提高绿化水平。城区绿化率必须要达到规定的要求以上;城郊绿化要达到实际的最高水平。四是精心设计和建设广场、公园、亭台楼阁等。风格别致,文化浓郁,自然和谐,努力提升品味。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努力,把正安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

作者:龚开龙     2007年6月16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