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正安地戏
2009年11月25日清早,我借工作之便,有幸现场接触了正安古老的民间祭祀活动----地戏,原本在心中以“迷信”而批判的观点竟然荡然无存。这不是因为担心地戏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逝去,更不是简单的相信跳地戏能给虔诚的人消灾降福。
地戏,顾名思义,是一种演出形式,更确切的说,就是在祭祀活动上的表演,是目前在正安县流渡、谢坝、市坪等乡镇的一种民俗,家里添了人丁、或者许过愿都会请人跳地戏,目的是为给家庭带来吉祥,祈祷家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谁家请跳地戏,除了请人跳地戏的戏费,还要准备一头肥猪,一是祭祀活动的需要,二是要请上同村的邻居、亲朋好友,摆上几大桌,好酒好肉款待,一同分享地戏带来的吉祥。
跳地戏的都是一些农民,他们在自己也无法考证的从前,通过一种师徒传承关系,把地戏一代一代的演绎至今。
跳地戏的人信奉一个叫“川祖”还有就是“药王”和“土地”的神仙,他们认为神仙能给人们带来吉祥,驱走妖魔鬼怪,保佑善良的人一生平安,他们就是能为普通人搭建沟通与神仙交流的中间人,把神仙“带到”虔诚的信徒的面前,让信徒们聆听神仙的教诲和赐福。
所谓请来的神仙,就是跳地戏的人带上面具后表演的神话人物,当然也有些妖魔鬼怪和喜剧性的“小丑类”人物,观看地戏的人群中会不时发出阵阵笑声。但是,在神仙们严肃的告诫做人要“忠孝礼义廉耻”和赐福时,大人们的表情都会变得严肃而虔诚,就连看热闹的孩子也会因不明白大人们为什么在这些“神仙”面前服服帖帖而停止嘻闹,心中充满疑惑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出戏。
在地戏表演中,神仙也好,凡人也罢,无不例外的都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特别是必要的礼数是最重要的,神仙要按规定的程序迎请,主人可是要全力配合的,可不管主人如何的虔诚,也会有神仙身边的随从、妖魔鬼怪有意和无意的制造了一些麻烦,哪怕这些麻烦最终都在主人的虔诚和神仙的英明与无边的法力下得到消除,但却是不得不演的节目,有麻烦才有故事,有故事才会跳上几天几夜的地戏。
观看地戏除了要了解戏中那些劝人向善,歌唱正义吉祥的唱词和看“神仙”比划的拳脚功夫外,还有一个看点就是那些面具了。面具是木制雕刻的,是一辈一辈传下来的,每个面具都代表一个人物,代表围绕这个人物展开的多个故事。
地戏面具是有表情的,是最原始、最没有遮拦掩饰的表情,或喜、或怒、或威严、或狰狞,面带笑容的面具细看好像是在开心的笑,又像是在笑尘世间可笑之人;面带怒容的面具好像是在为生活琐事而发怒,又像是为正义遭受蹂躏而发怒。面具表情的刻画十分直接,仿佛看面具就是在看自己、看人生......
地戏终归是要收场的,我因急着赶回县城而不能完整的欣赏这出人神戏,等不到地戏结束,但却又想知道地戏更多的故事和神仙们的施展法力的结果,于是请教了跳地戏的人,从他们口中得知,地戏有跳3天的,有跳1天的,视主人的财力和许愿而定。曾经有户人家为孩子许了愿,但一直无钱请跳地戏的,直到了这孩子都60多岁了,这孩子的儿子才为父辈、祖辈了这个愿;地戏最终结局是川祖骑上神龙,斩杀妖魔,驱逐鬼怪,消灾降福而结束,因戏中必不可少的有带上神龙面具,展现川祖法力无边,斩杀恶蛟的节目,所以地戏又叫“滚龙戏.”。跳地戏的人从师父那里将学到的戏文和节目一代一代的反复演绎着,换人换地不换戏,跳戏的人卖力,请戏的人虔诚,看戏的人也认真。
知道我们要走了,跳地戏的“神仙”和主人都十分热情的挽留我们,我答应把今天我用DV拍下的地戏给他们刻录成光盘后送给他们,年轻的主人认为这种记录是一种荣耀和成就,他刚成家几年,就能为4岁的孩子请地戏,他十分看重这次地戏;跳地戏的人则希望这张光盘能宣传自己,希望更多的人请地戏和学地戏,把这祖祖辈辈传承的手艺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都懂得忠孝礼仪和弃恶扬善。
回城的车上,一直与一同有幸观看了今天地戏的朋友讨论“民间文化”的甄别,地戏的鼓乐声也仿佛在耳边一直回响着。
本网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收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原创内容除特殊说明外,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联系删除。 Email:master@g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