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老行当之锡壶匠
“打锡壶呢——,打锡壶罗!”带有川腔的吼声,透过乡间的旷野,锡壶匠,背着他的木箱,在穿过村寨的路上,撕开嗓口吼上几句,招揽他的生意。如今,锡壶匠作为一种濒于消失的行当,其业,其艺,其事,渐行渐远……
金银铜铁锡,是人类最早接触和使用五种金属,也是“五金”称呼的最先来源。五金之中,除了金、银之外,一金一匠,各具特色。金银匠,多以制作手饰、佩饰为主,力求做到精致、精巧,加之美纹,其技之要,在于锤打、錾刻、打磨、抛光,程序多而技之杂矣;铜不宜反复煅烧、锤打,故铜匠之技,重在模具之制作,器型之浇铸,成型后之打磨;铁价廉而宜锤打,以之铸具,功在耐用;以生铁浇铸为业者,如“倒(铸)”铧、“倒”锅,不在铁匠之列,而称倒铧的、倒锅的。
锡,易熔、易剪、易打、易抛光,有别于金、银、铜、铁之性,故其工艺,独具特色。
纯度好的精锡,经过熔化、压片、裁料、造型、焊接、刮光、擦亮、装饰雕刻等诸多工序,方得一件精美的锡器。锡匠,以制作锡器为主,虽与其他金属匠师有共通之处,其焊接之艺却与众不同。
正安老锡匠袁吉华
锡制品曾在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非常流行。正安锡匠,以打制锡壶为主,亦称锡壶匠。锡壶匠一般在冬闲的时候,走村串户,揽活做艺。锡匠在乡村支起小炉灶,村里的人会陆续送来残破的锡具。锡匠过过秤,详细记下重量和来人要求打造的物品,做到心里有数,然后便按部就班地开始他们的作业。
“接媳妇,借锡壶”,过去到女方接亲,男方需要为媒人准备一对锡壶,带到女方堂前斟酒。现在,农村习俗中仍有带酒壶到女方斟酒的做法,但酒壶多用小瓷壶了。一把材质纯正的锡壶能做到“盛酒酒香醇,盛水水甘甜,贮茶色味不变”。得一只锡壶,算是一件稀奇的物件!
瑞溪镇杨家沟袁吉华,曾祖辈就会打锡壶,传到他手里,是第四代人了。袁锡匠曾因打制锡壶,远近闻名。锡器曾在一度时期被更多便宜耐用的器具代替,而今,袁锡匠工具丢失,伏虎无绳,一时无法恢复他的手艺。从袁锡匠的口中,了解与锡壶生产有关的技艺环节。
锡匠的工具主要有砂石模具、锡zua(头部用锡块铸成半球形,顶部弯曲象烟竿嘴部,是专门用来敲壶盖的锡锤)、焊枪、剪刀、特制的火钳等。
锡匠的工具有自己的特色,因而也成为玩笑的谈资。锡匠的锡锤的锤头部分由锡浇铸而成,呈圆润的锥形。锤头直接浇铸在一根长约20厘米、顶部拐弯的木棒上,形状看起来十分滑稽。因此,“吃锡锤”就成了羞辱他人的脏话。
锡匠工具
锡匠不需要专门的炉具,他的炉子非常简单,用四块砖头围在一起就可以。圆木,不用劈破,即便是没有干透的湿柴,用一把草都可以生火点着。因为用整木生火,耐燃。打制和焊接焊壶,一直都要用火,所以,要求柴火耐燃,不能熄火。用青杠树的粗干作柴,停扇火不易熄,鼓风则火势通明,最为理想。
“锡壶老祖师用的是八卦炉,被孙猴儿大闹天空打破,没有炉子用,祖师爷找玉皇大帝诉苦,玉皇大帝赐道: ‘没有八卦炉,就用四块砖抡起罢’。”袁锡匠得意地说:“所以,我们锡匠用四块土砖就可以搭成炉灶,一点就燃”。
“可是,炉子要在堂屋才燃哟,所以锡匠给主人打制锡壶,都要在堂屋里做。”旁边的妻子在一旁接过话茬。在堂屋进行,除了工作的需要,更主要的,对匠师的尊重。
酒壶,由九块锡片焊接而成。先得将锡在铁瓢里烧熔,在模具里浇铸成薄片,称压片。模具由两块平整的砂石板合成,其中一边有开口。
锡壶不同的部位,锡片的形状也不一样,但用一个模具就可以,砂石模具内里用浆糊(也用烧熟的洋芋)糊上火(草)纸,将麻线围成不同形状,就可以得到不同位置的锡片。麻线既能防止锡水外流,又可及时排出空气,麻线开口一端,与模具开口一面一致,倒入的锡水,会被控制在麻线围绕成的冷却成型。锡片的形状,由麻线围成,麻线的粗细,与锡片的厚度相当。壶盖的锡片呈圆形,壶身最高的部分由两片锡片组成,这两片锡片,平面大体呈腰子形,两片腰子形的锡片,接合在一起,大体就是一头略大、一头略小的圆桶形。
浇铸锡片时用的麻线,不是生麻,而是熟麻。生麻丝搓成的麻线,要用水煮,即成熟麻线。熟麻线弱软,不生硬,用麻线围成某种形状,不开弹,不变形。倒入锡水,既透气,又能阻挡锡水外溢。
浇铸锡片时,将模具的下半块斜放在地下,上半块在上面,用脚踏住,把中间围在某个形状的麻线压住,从模具开口一端慢慢倒入锡水,脚的压力由尾端随倒入锡水的多少,而往开口方移动。为方便倒入锡水,开口端开初的口子要开大些,随着锡水慢慢的倒入,开口也用脚踩压,让模具合拢,最后,只有开口处才敞开时,锡水就差不多灌满了模具,过多的锡水,会从开口溢出。融化的锡水从线头中间的空隙里慢慢倒进去,石板的缝隙间会冒出淡淡的青烟。锡的熔点比较低,不会烫坏麻线和模具内的烧纸。锡水冷却成锡片,拉麻线就可以将它从模具上分离下来。如果不用烧纸,分离就不容易。模具内壁贴上的烧纸,容易撕坏或烫坏,但即使重新粘贴纸,也很简单。浇铸好锡片,把锡片放在砧墩上进行锤打。砧墩有平面和曲面(羊角尖),便于将锡片慢慢打制成各种形状的部件。 做酒壶,先打成壶身、壶盖、壶底。要锤打出壶体的秀美轮廓,从而体现工匠手艺的高超。锡器都要经过千百锤的敲打,最终才慢慢成型。
锡锤
锤打出轮廓的锡片,剪去多余的边角,就可以拼接壶的模样,将相接处的缝隙用锡焊接就成型。锡壶的打制和焊接是非常细致的活路,“尖起指拇使莽力”,用力、速度控制不好,就很容易留下破绽。当然,高出的一些地方,是可以用锉子来调整。凭眼力、手力做到标准,需要长时间的磨练。
焊接锡壶的办法非常奇妙。
焊枪是铁制的,从打制到使用,不可以沾水。用炭火烧烫的焊枪,就可以溶化锡块,并将它沾附在焊头上。焊接时,如何判断焊枪的温度最为适宜,锡匠有一种特别的办法,就是将焊头靠近耳根,人的耳朵对温度非常敏感,远远就能感觉到焊头的温度。
放置小锡块的盒子用砂石挖而成,里面需要放少量无水的菜油(如果含有水分,需要煎制)。焊枪的焊头部分,要在砂石盒子里磨亮。
用烧热的焊枪将锡条熔断,让它掉到砂石油盒里,便于取用。烧热的焊枪在砂石磨亮后,轻轻接触油盒里的锡块,锡块化成锡水,沾附在焊枪头上,不掉落下来,非常神奇。把沾附锡水的枪头移到锡片间的隙缝处,就可以把它们焊接起来。在一条隙缝的表面滑动,让锡水浸入锡缝,并溶化边沿,结合起来,是一件非常讲究技巧的活路。快慢得当,才焊得匀,不出破绽。如果移动过慢,反而融化了锡片,那个地方就陷下去了,非常难看不说,漏了就很难修复。锡水过多,凝成高高凸起的结疤,也不好。焊接锡片间缝隙,壶的里面要垫棉布,不让锡水溢到内壁结成结疤。
浇铸
袁师傅说,如果焊枪表面有污物,不光亮,或曾接触过水,就沾不上锡水。其中原理,一时还不能解释。过去对锡匠是十分尊重的,锡匠的工具箱上面,是万不可以坐的,坐了,就是对锡匠的祖师不敬。主人要是冒犯,锡水就不上枪头。 “对祖师不敬”是很多行当都有的说法,真正的内涵,只有他们自己才懂,但他们不说。每行都有一些秘而不宣的窍诀,从师傅教学徒时,就是这样。
锡壶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精心打磨。等到打磨之后,一件透着锡光的精美锡壶呈现大家面前。
锡匠以独特的方式招揽生意。每逢赶场天,锡匠将锡块与焊枪用麻线系在一起,锡块一头搭在肩后,焊枪一头挂在胸前,到处转悠。焊枪嘴上,挂上一把精致的锡壶,明眼人就知道,他就是打锡壶的师傅。想打锡壶的人,就会上前询问价钱、用料,联系打制锡壶的大致时间。锡壶匠一般不会为一两把壶跑到老远的地方,只有联系的人多了,又顺路,锡匠才背起他装着工具的木箱,准备一些锡块,踏上出门打锡壶的旅程。
“打锡壶呢——,打锡壶罗!”的川腔,弥散在历史的时空。
作者:郑雕
本网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收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原创内容除特殊说明外,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联系删除。 Email:master@g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