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杜仲
杜仲树别名思仲,落叶乔木,树皮呈灰棕色,小枝淡褐色。叶互生,花单性,雌雄异株。树皮、枝叶、果皮折断均有银白色弹性丝相连,故俗称扯丝皮、丝棉皮、玉丝皮等。杜仲树适应性强,在海拔 460 一 1500 米内均能生长。尤以海拔 700 一 800 米、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土壤为最好。境内绝大部分地区适宜生长。据 《 正安州志 》 记载,早在明嘉靖年间,正安就有大量杜仲树。野生古树多已不存,唯格林区太平乡有百余年杜仲 2 株,枝叶繁茂,结子甚多, 1984 年出售种子收人达 700 多元。
药用杜仲是指杜仲树的干燥树皮。子可榨油,叶亦入药。杜仲性味苦,微温辛,具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之功效。主治高血压,头晕目眩,腰膝酸痛,肾虚尿频,妊娠胎漏,胎动不安等症,是国家名贵中药材四大管理品种之一。
解放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药用杜仲进行人工栽培。 60 年代在石吁、田生、三元等地栽种杜仲 20 余万株。 70 年代中期,采取引种育苗、自育自栽、逐年发展的办法,先后栽种 1000 多万株。 1985 年上半年药材部门调查,留存 305 万株,分布于凤山、田生、柏坝、流渡、市坪、河渡、太平、保龙、合作等地。大部分长势良好,成林成片,具备基地规模。
杜仲育苗,经多年实践,改春季育苗为冬季育苗。冬季育苗可用鲜种,发芽率高,经地温变化和牛马粪的发酵作用,使种外层胶质丝壳腐烂。进人春季,胚芽破土生长,赶上时令,赢得时间,待晚秋落叶后即可移栽定株。不到一年,一般苗高 70 一 100 公分,壮苗可高达 1 . 7 米。移栽时间比春季育苗提前一年,且苗齐、苗壮、苗高。 1977 年在凤山公社天池药场试验成功,后在全县推广并传至外地。 1985 年止,全县育苗 1248 万株,供县内移栽 1000 多万株,支援外地 200 多万株。
采收杜仲皮传统的作法是,每年 4 月至 6 月(清明一夏至)砍树剥皮,资源浪费大。 1980 年在田生龙潭沟作环剥再生新皮试验,选十五年树龄杜仲 16 株,于树干分枝处以下环割一周,与割线成 T 形往下纵割至离地面 20 公分处,再绕树皮横割一周。深度以割断韧皮面不损伤木质为宜,剥下树皮后,用三种包护方法作比较。一是用塑料薄膜包护;二是用纸张包护;三是让其裸露。20天后,有15株再生新皮形成,以纸张包护为最佳。新皮组合长势均匀,色泽新鲜,光滑无皱纹。一年后,新生皮与原生皮相似。 1981 年继续在田生打麻幽、市坪新龙庵试验,均获成功。天池杜仲场,于 1977 年垦荒 400 多亩,栽植杜仲 30 万株, 1990 年已成片成材,先后两次采收杜仲皮 2000 多公斤、叶 10 万多公斤,资产积累 100 万余元。先后采种育苗 100 万多株,支援各地,是贵州省中药材生产基地。
杜仲历年为药材部门统管,一般年份收购干皮 3000 公斤。 1990 年全县杜仲面积 2 . 5 万多亩,成树 150 万多株,产量 4 万多公斤,正安县是贵州省主产地之一。
本网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收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原创内容除特殊说明外,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联系删除。 Email:master@g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