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正安:凤仪有座石笋峰
正安凤仪石笋峰
石笋峰,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凤仪镇,是“正安八景”之一,地处楼台新区去清溪河漂流毛家塘的途中,距县城西约2.5公里。因该峰由一块完整的巨石形成,在周围群山中异峰突起,峰顶与地面的垂直高度约为150米,相当于一座50层高的摩天大楼,其外形酷似一根破土而出且正在努力向上生长的石笋,因而得名“石笋峰”。然在旧时文人眼中,石笋峰更是正安城郊风景之一绝,被形象地称为“石笋凌霄”。
石笋峰寺山门
石笋峰上,很早以前就建了寺庙,名为“观音阁”。整个寺庙坐西向东,由山门殿、钟鼓楼、韦陀殿、大雄宝殿、观音阁等十余座楼阁组成。这些殿宇楼阁,均依山就势而建,与石笋峰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进入山门,是石笋峰前的一个宽阔广场,占地约2000平方。广场右边立有文物保护碑,碑的背面有对石笋峰的简单介绍。广场正中塑一端坐的笑佛,左边是韦陀殿,韦陀高站殿内,精神抖擞。再往里是僧侣房,是寺内接待和僧侣居士起居的地方。
石笋峰大雄宝殿
从大雄宝殿后面的石阶,就可以登上石笋峰。八个拐的“之”字形的石梯,盘旋而上。每个“之”字的拐角处,均布置有供奉达摩、百子、真武、李广、药王、地藏等神像的楼阁,一直到顶峰的观音阁。这些楼阁,在这根巨大无比的石笋上,层层相叠,渐次而上,远远望去,寺庙建筑与石笋相依相偎,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徙步登峰,道仄险峻,登临峰顶,仿佛步入云霄,放眼远望,周围青山翠岚,绿树成荫,沟壑如画,让人心宁气闲,流连忘返。
石笋峰寺文物保护碑
据石笋峰观音阁碑文记载,石笋峰观音阁初建于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相传,在清代初期,石笋峰下居有一人家,世代以耕作为本,过着日出而作日没而息自给自足的生活,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无奈突然有一年天大旱,庄稼颗粒无收,过完年后家中已再无存粮,饥饿即将来临。一天夜里,女主人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有一白衣女子来到她跟前对她说:“山中竹笋出来了,何不采来充饥而渡过当前难关呢!”女主人第二天随着梦中白衣女子所指之路,爬上石笋峰,果然峰中林间长出了许多竹笋,还在峰顶草丛中发现了一尊观音菩萨神像。女主人将观音菩萨神像供奉于峰顶,采山中竹笋回家煮食,渡过了那年的难关。同时将多余的竹笋或拿上街去售卖,或将其晒干储存慢慢售卖,家境逐渐变得殷实。
寺内石阶旁“福”字喷泉
富余后的这户人家,并没有忘记观音菩萨当年的指点之恩,除周济周边贫穷的邻里外,还将积余的钱财慢慢在石笋峰顶上修建了一个观音阁。在这户人家的带动下,周边善行信众也渐渐加入建设的队伍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支队伍越来越大,几年时间,就修建了上山的“之”字石阶,并在观音阁侧修建钟鼓亭。后来,人们又沿石阶,依山就势而修建了十余个楼阁,让观音阁与石笋峰融为一体。随着观音阁规模不断扩大,周边香客信众闻讯而来,香火持续旺盛。
峰顶茂林
不幸的是,在清同治年间,黔北号军(农民起义军)四起,曾有一股号军就驻扎在石笋峰观音阁,据险而守。后来,这支号军被清军攻克,号军逃离时,一把火将观音阁及石笋峰上建筑、树木化为灰烬。到了清末及民国年间,乡人又逐步实施恢复建设,但在解放初期的“历史事件”中,又遭到严重的损毁。1985年后,当地的乡众在政府的倡导下,再次集资修复了观音阁,使其恢复了鼎盛时期的规模,成为了县城人们近郊休闲探幽的好去处,继而远近闻名,成为“正安八景”之一。2003年,石笋峰观音阁被批准为遵义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峰顶远望县城
如今的石笋峰观音阁,每年都有三次“香会”,其中以农历六月十九那次最为盛大。那一天,四面八方的旅游爱好者、香客信众汇集于此,庙宇楼阁、石阶步道上的人流来往穿梭,甚为热闹。当然,现代的人们赶“香会”,更多的目的是在于游览石峰盛景,感受宗教文化氛围,攀登“石笋凌霄”,欣赏这人间绝美的风景。
广场上看观音阁
转自方志轶事趣谈公众号 作者:斟灌三皮
本网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收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原创内容除特殊说明外,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联系删除。 Email:master@g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