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中心为什么不用“智慧看护”
留置看护的工作确实非常枯燥熬人,昼夜不能休息,看护队员形容这是“两个无期看一个有期,三个都想回家”。
有的还编成顺口溜:“看护小伙面愁容,留置老头亦愁容,三者抬头望窗外,心中凄凉盼自由。”
还有一首“一左一右一直盯,一站一坐一刻钟。蓦然回首这一生,时间过去五分钟”。
考虑到看护工作的辛苦,监委提出要求,就是要“提高留置保障能力,探索开发智慧看护、智能监管等信息系统”。
“智慧看护”,就是让人通过监控大屏,实时看到留置室里的情况,同时通过人工智能对被留置人员的行为、情绪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以此来代替人工看护。
“智慧看护”是今年监委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了。目前全国确实有几个省市,比如长沙、黄冈、驻马店等地方,已经建了这套系统,效果怎么样呢?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也了解了一些招投标数据和实际反馈,说实话,当前推广得并不算理想。
因为办案人员都不想用这套系统,主要还是出于安全考虑。监委的工作性质特殊,“安全第一”永远是核心原则。在当前条件下,“人盯人”的看护模式仍被认为是最可靠的方式。机器毕竟是机器,看护工作最终还是要靠人。真出了事,责任算谁的?总不能叫机器背锅吧?
有些地方虽然上了“智慧看护”,但也仅把做为一个辅助系统,用得非常谨慎。一般是一名看护在房间里,另一人在外支援,后台再加个监控岗。理论上省人了,可一旦被留置人员真有极端举动,一个人应对,根本反应不过来。所以,大多数单位还是坚持老办法,“两人贴身看护”。只有对那些经过评估,风险较低,比如,快要解除留置的企业老板,才会用到“智慧看护”。
从办案效果上看,两个人贴身看护,会给被留置人员一种心理上的震慑。心理学上,人与人之间要保持一个安全距离,突破安全距离,人就会感到压抑、受侵犯。实际看护中,一人站,一人坐,把被看护人员围在中间,基本上半臂的距离吧,再加上命令式的语言,那就形成一种压迫感,无形中给了被留置人员极大的压力。
从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方面看,“智慧看护”系统单套投资得上百万,当前财政紧张,有限资金一定是优先投向保障核心的办案系统。让看护队员去看护,仍是性价比更高、更稳妥的选择。
总之,现在各地“智慧看护”更多的还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看来,众多的看护队员兄弟们,还得继续辛苦下去了。
作者:李启超,来源:李律谈茶公众号
本网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收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原创内容除特殊说明外,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联系删除。 Email:master@g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