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言:“钱有三不借,礼有三不随,路有三不走”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四季在无声中悄然更迭,岁月在悄然间沉淀下无数智慧的结晶,而俗语,便是这其中最贴近人心的一种。
老人说:吃亏是福,教人以宽厚之心面对得失;又如“远亲不如近邻”,道出了人情冷暖中的真实依靠。
老祖宗说:“钱有三不借,礼有三不随,路有三不走”,细细品来,老祖宗的话,真是句句在理!
钱有三不借:言而不信者,不借
生活之中,难免遇到开口借钱之人,有些人口吐莲花,信誓旦旦,钱一到手,却如石沉大海,再无音讯。
这类人,轻诺寡信,视承诺如儿戏,你若催讨,他非但不感念旧情,反而心生怨怼,觉得你斤斤计较,不近人情。
古语有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乃立身之本,言而无信者,终将自食其果。
钱有三不借:心胸狭窄者,不借
有些人,求人时笑脸相迎,谦卑有加,一旦遭拒,瞬间翻脸,仿佛你欠他一般。
这类人,心胸狭隘,只知索取,不懂感恩,你若慷慨解囊,他视你为友;你若稍有迟疑,他便视你为仇,甚至在外散布流言,诋毁你的名声。
《围炉夜话》更直言:“小人专望人恩,恩过辄忘”,此类人,你施恩于他,他转眼便忘,反而记恨你的“不足”。
钱有三不借:用途不当者,不借
借钱之事,本当用于急难,救人之困,然有些人,借钱非为正途,或用于挥霍享乐,或用于赌博投机,此类花费,如无底之洞,再多的钱财亦难以填满。
你若借之,非但无助于他,反而助长其恶习,最终钱去无回,徒留懊悔。
《弟子规》亦云:“凡取与,贵分晓”,钱财往来,须明用途。
礼有三不随:敛财之礼,不随
世间有些人,巧立名目,大事小情皆摆宴席,美其名曰庆祝,实则意在敛财。
人情淡薄,铜臭弥漫,你若随礼,非但不能增进情谊,反令对方食髓知味,变本加厉,日后更以各种理由相邀,不去则怪你不够朋友,去了则徒增负担。
《世说新语》中更记:“小人以利为礼”,此类敛财之礼,不随也罢。
礼有三不随:收礼不回者,不随
人情往来,本有互通之意,然有些人,只进不出,收礼时喜笑颜开,回礼时却推三阻四,仿佛他人馈赠是天经地义。
这类人,自私贪婪,视占便宜为常事,你若随礼于他,犹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最终吃亏的是自己。
《菜根谭》亦言:“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授侯”,贪心之人,永不知足。
礼有三不随:高攀之礼,不随
社会之中,人有高低,情有亲疏,有些人心高气傲,眼中只有利益,毫无情分,你若随礼于他,他非但不感念,反觉得你是在刻意巴结,高攀于他。
此类场合,去了也是自讨没趣,随了礼也得不到半分尊重,不如不去,索性不随。
《论语》有云:“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真正的情谊,不因地位而分高低。
路有三不走:赚钱的捷径歪路,不能走
人生在世,贫寒富贵皆有定数,然无论处境如何,皆需坚守良心,脚踏实地。
坑蒙拐骗之财,虽来得容易,然损人利己,终非正道;投机取巧之事,虽看似聪明,然风险暗藏,易致倾覆。
《朱子家训》告诫:“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贪念一起,便是祸端。
路有三不走:伤心的回头路,不能走
人生路上,遇人无数,有些人心无真情,一次次欺骗你,伤害你,你若心软回头,只会换来更深的失望。
这类人,不懂珍惜,你的原谅反而成了他们肆无忌惮的资本,这样的回头路,走得越多,伤得越深。
《菜根谭·修身》道:“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过去的伤痛,当断则断。
路有三不走:孤注一掷的路,不能走
人生重大抉择,切不可独断专行,孤注一掷。此类决定,往往关乎全家福祉,若一意孤行,一旦失败,便成绝路。
家人之见,虽未必全对,然多一份思量,便少一份风险。
《尚书》云:“谋及卿士,谋及庶人”,大事当广纳建言。
作家丰子恺曾说:“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生活之道,在于明辨是非,懂得取舍,守一份心安,得一份从容,让日子在平淡中显真味,在简单中得长久。
本网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收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原创内容除特殊说明外,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联系删除。 Email:master@g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