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赋
黔北有城曰正安,居遵义之东北,襟渝接黔,控川黔之要,素称“黔北门户”。山以娄峰为屏,谷从云岫而开;城枕新州,街衢如练;村落散珠,烟火相连。其地也,林深而水清,风淳而俗雅。
溯其源也,春秋为鄨国之域;西汉隶牂牁之郡;唐宋分治珍州;元明并为真安;清雍正更名曰正安。千载更张,名号虽易,而文脉未断,人和斯存。东汉有尹珍出焉,儒林之望,启黔中文教之先河,乡祠郁郁,故里清芬,至今过客,必为稽首。
其山川也,青峦叠翠,烟霞流光。祝家坪古寨,踞岭结栖,石巷斜阳,宛然夯土之痕;顶箐方竹,风过鸣玉,万竿成云,翠浪连天;新州茨梨之水库,堤抱镜田,晨鸥戏波,照见人家炊烟。仡山古寨,多民族和鸣之所,鼓角一声,古意便沉。野木瓜盈坡,四时有香;老照片留影,风物如昨,山河与人,互为篇章。
其碑刻也,有北京堂永兴庵,明人刘养纯作记,文石发辉,字里行间,见山川清穆、香火相续;其器用也,明代铜火盆,凭几而思,见寒夜围炉、乡谈细语。其祠墓也,烈士陵园据凤仪文化路,松柏森然,忠魂不泯;上设广场,下成台阶,碑铭肃然,读之令人心热目明。
其事功也,民国多艰,兵燹频仍;建国肇始,解放、接管,绶印交归人民之手;剿匪肃乱,山谷回声,终得清晏。又有“三百娘子军”,或负箩,或执旗,或鼓与呼,以柔肩共担当,以弱力作强兵,其影留于八十年代之相片,其名铭于万民之心。斯人斯事,皆为风骨之证也。
其文运也,诗书并秀。县中文士,或铺陈赋体,钩沉沿革;或联句清新,歌吟山乡;或摄影为卷,印证城与野;或辑“文史资料”,百年沧桑,条分缕析。由是可见,斯邦不但以山水取胜,亦以典籍自雄。
其民生也,美食盈樽,风味入诗。椒香醒脾,豆腐软雪,粉汤暖肠;农家慢火,炊烟不断。市井安然而不迫,行旅徐步而不疲;小城为镜,照人间熙攘,却自得其闲。
于是乎,我有言曰:
山为骨,水为脉,文为魂,史为鉴。前有尹子启蒙之煌煌,后有义旅扶危之铮铮;古寨存形,碑铭存神,老器存温,陵园存正。若乃新州灯火,照见今朝;数据为径,图志为舟;全景为窗,千里可游。是知正安者,不独一城之名,实为千年之书;不徒地理之形,乃是人心之光。
夫斯土也,四序有章,百业并兴。愿披风而立,望山以思;愿濯足于溪,对影成歌。借一缕春风,传尹珍之教化;携一抔秋水,洗兵燹之尘埃。与古为盟,与今为友:使正安之名,随云日而长新;使正安之气,与山河而并久。
作者:GPT-5
本网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收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原创内容除特殊说明外,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联系删除。 Email:master@g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