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开南域文教先河的尹珍
1943年,由贵州省政府主持编纂出版的《贵州名贤传》一书,在论及贵州的文化渊源时,十分明确地将正安认定为“贵州文化的策源地”。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一个推论,是因为早在19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就在今天正安的这片地域上,曾经出了一位伟大的文化先贤,被历代学界公认为“贵州文化的开创人”,他就是令历代正安人引以骄傲和自豪的东汉时期著名的儒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尹珍。
尹珍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巨大贡献以及深远影响,得到了其后官方和民间的一致公认。《后汉书》、《华阳国志》等著名典籍说因为他毕其一生的努力和奋斗,“南域始有学焉”,是贵州历史上被列入正史介绍的第一位文化先贤。600年前贵州建省之初,主政官员即将尹珍奉为典范人物,并设专祠或与孔子配祀,以树立风气,维护道统。川、滇、黔不少州县地方史志中《乡贤》一篇,必首列尹珍,并纷纷以“尹珍故里”为荣。由唐代至今,人们以其名字为地方、街道或学校命名的,可以说多得无法统计。被梁启超誉为“天下第一府志”的《遵义府志》称“凡属牂牁旧县,无地不称先师”。在正安、道真的宗教界,尹珍更被神化,历史以来凡设坛诵经,必将其奉为“真人”、“夫子”与诸神并请。上述种种迹象,足见尹珍先贤的流风遗韵沾溉之远,难怪得被尊为当代贵州文史界泰斗的陈福桐老先生,就一直将贵州在明清时期出现的“六千举人、七百进士”的盛况,归结为尹珍开创的文教风气厚积薄发的结果。
既然尹珍“首开西南文教先河”,创下了令后人极度尊崇的万世功绩,作为正安人,很有了解其人其事的必要。现将历代学人研究的结果综合概述于后,以供参考。
尹珍,字道真,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出生于牂牁郡毋敛坝,即今天我县的新州镇。他是大将军卫青奉汉武帝之命“通西南夷”时所募豪民大姓的后裔,其祖上与当时的司马相如、盛览、舍人等文化名人素有交往,受他们的影响而对文化相当重视,因此尹珍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逐渐成长为当地人们公认的青年才俊。但是因为地理和历史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就其总体的文化而言,当地仍处于十分落后的状况,人们以射猎为业,不知耕种,长幼无别,不知礼仪。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状况,尹珍逐步产生了到中原一带学习深造,然后回乡办学兴教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一致支持。于是,在他20岁那年,他毅然辞别亲人远赴京师洛阳,拜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为师,刻苦研习五经文字,系统接受儒家道德思想的洗礼,时间长达8年之久,终于成为名噪京师的饱学才俊。本来,按照当时尹珍的才学水平,要想留在京师为官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他没有忘记当年立下的志向,于是毅然抛弃唾手可得的锦绣仕途和荣华富贵,返回故乡“手建草堂三楹”,设馆授徒,传播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原文明,启蒙教化,首开西南地区文化教育的先河。他传教授业的足迹和影响遍及今天贵州北部、重庆南部、云南东北部广大的区域,受到民间的普遍尊崇,并被地方官作为“孝廉”楷模向朝廷举荐,先任尚书丞郎,后官至荆州刺史。尹珍应诏出仕为官时已年届古稀,一则因为年老体弱,二则觉得当官不如教书,于是辞官回乡重操旧业,并将原学馆改名为“务本堂”,矢志育人,直至84岁时病逝,葬于务本堂后青球树下。
纵观尹珍的一生,从28岁返乡到去世的56年中,除了为官的几年外,其余时间全部从事学校教育,是贵州走向中原又反哺故里的第一人,因此被尊为贵州教育的鼻祖。其成就之巨除了被后世人们尊为儒学家、教育家之外,他还是秦汉时期全国120位书法家之一,并且是贵州唯一入列之人,所以说他也是贵州最早的一位书法家。
因为尹珍对于贵州乃至更广大的区域的文化教育的开启之功绩,以及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所以贵州的文史学界将它与生活在他之前的牂牁名士舍人、盛览并称为“汉三贤”。相传舍人、盛览均为与司马相如同时代的文化名人,但因为历史的淹没,其作未能传世,正史也无载述,所以在直到晚清时期精于考证的“西南巨儒”郑珍考证出二人为贵州最早的学者之前,贵州人士极少知其二人,因此客观上看二人在文化教育方面,对后世的启迪作用远不如尹珍。这就是尹珍被尊为贵州文化教育的“开创人”“鼻祖”的最根本的原因。
来源:正安史话 作者:罗遵义
本网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收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原创内容除特殊说明外,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联系删除。 Email:master@g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