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穿越瑞溪——正安纪行
诸多事务缠身,加上一直以来都是以“车”(正A1677)代步,很久没有真正走过路了。
新的一年到了,又是传说中的2012,就一直想弄点什么来作个“纪念”,正好来自陕西西安的支教志愿者学期结束了,安排出一天空闲时间,便约好结伴徒步穿越瑞溪--正安。
就这样,他从支教学校出发,我从县城乘中巴车,在瑞溪集镇会合。
11:00准时出发……
由于曾在瑞溪和途中的木盆寺村工作过,自然是非常熟悉,知道此行没有艰险,没有惊奇,甚至可能没有发现。
路还是那条路,山还是那些山。从瑞溪出发到木盆寺(在村旁边,有一丘陵貌似木盆,刚好附近又有一座庙宇,由此得名)村,一直是上坡,即便是寒冷的冬天,走不多时就想脱了。
当天逢瑞溪赶集,又正值年终岁尾,村民们忙着上街置办年货。沿途遇见很多村民,倒也热闹。我们不断打着招呼,同行的志愿者感觉很奇怪,咋一见面就都如故人呢。经我解释说在此工作过才恍然大悟。
一小时后,远远看见藏在树林里的木盆寺村小就到了。放学了,学校没人,我们没有停留,看了下手机上的时间就直接赶路了。因为,我们想看看,从村小到二年前深圳爱心人士捐资维修的教学点需要多少时间。
喜鹊,很久没看到这种鸟了。我怕看错了,仔细看的确是喜鹊,听叫声也是喜鹊。传说中看到它们是吉祥的征兆,不过我们接下来的行程还真是顺利。
这种小桥在本地应该为数不多了。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本来修好桥能通行就行了,还要在桥面上加上一个遮风避雨的顶,想来供行人休息的了。
这些对我来讲,永远都是那么熟悉,不过还是秀上一张作个纪念。
此行的目的,其实主要是考察恢复深圳爱心人士捐资3万元维修的红星教学点恢复教学的可行性。最近事务繁忙,基本没时间“走遍正安”了。
因多方面的原因,教学维持了一年就拆并到对面的村小去了。以我们正常行走速度,40分钟可以对面的村小。两个学校看都能看见,大声喊也能听见,村小喇叭的声音也一清二楚。可是真正走起来,得下一坡后又上一坡,路面也不好走,除过楼上所说的小桥外,还得跨过一条溪流。雨季就得绕行很远去上学。
年终岁尾有点忙,让网友们久等了,继续更新!
我靠在窗口前往里张望,还好,桌凳均在。到底有没有必要想法恢复教学,我和同行的志愿者决定问问村民们的想法再作打算。
在了解情况时,好心村民给做了大碗的鸡蛋瘦肉面,弄得我们备好的油糍都差点没派上用场。
“只要能够找到恰当的老师,我们当然愿意在这个学校读,到村学校读对三年级以下的学生来讲太远了,尤其是下雨时非常恼火”。了解的结果基本上是这样。计划中还要翻越大山徒步回正安,我们得抓紧了。
海拔稍高一点都不一样,上下悬殊大概150米,沟里就有积雪。
其实,真正教学点周围人家的孩子到村小还好得多,更困难的是这山顶上10多家人家的孩子,光去教学点就得30分钟,再到村小岂不是更远?象这种情况的,还有靠凤仪镇梨坝方向的几十家人户的孩子呢。原来的老代课老师二年前因病去世,年轻的代课老师接着教了一年,又被拖欠微薄工资而放下教鞭。孩子们只好到村小去读书了,教学点也被迫停办一年。
是继续停办还是恢复教学?纠结中!爱心人士分别捐资3万元和出资安装了门窗,而使用一年后就停办,造成闲置。老实讲,如果属正常闲置,爱心人士也好,我们联系人也罢,其实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集中办学才是主方向。问题是该教学点停办感觉有点不正常。
任何事情当我们无法主宰的时候,就选择面对吧。继续我们的穿越之旅。
最近和一些助学机构联系过支教志愿者,但愿2012年3月初能够尽一已之力恢复教学。
随着海拔的增加,细雨变成了小雪。天气冷,村民们都窝在屋里取暖。
冬天在家里呆着老感觉冷,出来后即使是冰天雪地,感觉也不咋样,只是迎面有风,把本来在手里抱着的衣服用来遮挡一下。
什么叫善举?譬如在前路边的水井边放一只喝水的旧碗。
至于这个嘛,我就不说了
冬天的大堡田园风光
问:是什么让它爬这么高,到那么危险的地方去作业?
答:是现代科技。
回:错!是人民币。
不经意间,曾经的县城生命之源--唐家沟水库就出现在我们眼前
我在看蜗居的楼层在哪里时,同伴来了张人城合一
冬季县城全景
作者:冯其伟 转自:正安论坛
本网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收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原创内容除特殊说明外,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联系删除。 Email:master@g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