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违和感的新闻“媒婆”

近日,从老家来的一个熟人口中,得知正安县原政协副主席邱仲书逝世的消息,使我感到十分意外,平时,我经常想象到他的音容笑貌,是那样的亲切,平易近人,毫无失事感和违和感,要知道,他可是我的新闻“媒婆”,就这样悄悄走了,认人无法释怀。

20多年前,我还在正安县酒厂工作,平时,对文学有点爱好,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某报社记者经常有文章在遵义报上发表,几乎百发百中,产生浓厚兴趣,但由于角度不对,缺乏新鲜感,总是石沉大海,有投无回,向记者求教,他因为忙,无暇帮助。于是我瞎子摸象,乱写乱投,结果可想而知。见报上经验介绍写批评报道中稿率高,又专挑鸡毛蒜皮的“小毛病”来“揭露”,还是没有起色,中稿率仅有1%左右,后来,我找到了人生中的新闻“媒婆”,启蒙老师--邱仲书,他就是一个平民教师,见我对新闻情有独钟,便把我叫到他家里,给我提供素材新闻,让我去实地采写;指导我如何加工得到的材料;或者将我写的文章修稿后定稿,在他那里,我学到了写新闻要用第三人称,不用第一人称;要正面报道为主,批评报道为辅;要写鲜活新闻,不要道听途说……我的中稿率逐步上升,达到50%左右。他平易近人,绝不摆架子,发号施令,即使当了县政协副主席,还是不改平民教师本色,有求必应。

1993年3月2日,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在他的提议下,我被县政协四届委员会协商决定,当选为县政协五届委员会委员,一直当了“三朝元老”共3届15年县政协委员,在多次县政协大会上,他毫无保留地表扬我:“作为一个下岗职工,坚持数年如一日,整日东跑西颠,不辞辛苦,风里来雨里去,实地采写新闻稿,在全县都少见。”这些话,都说的我五体钻地,难为情怀了。我写的稿子一般都在遵义报上发表,到2006年,共在全国、省、市、县级报刊发表新闻、文章2000多篇,其中遵义报发表近1000篇,荣获省人事厅、省公安消防总队、县委、县人大、县政协宣传工作先进个人,曾获遵义报通讯员一等奖,圆了我的“争先”梦。为此,90年代,我曾婉拒远在沿海城市的一个“富有”亲戚的热情招聘,抛弃公司秘书数千月薪的诱惑,专心写稿,月薪仅有公司秘书的零头,就是为了坚守“新闻梦”。这个,可能是我中了邱老师的“毒害”或者”蛊惑”吧,但是,文化精神,风土人情,总比物质享受、灯红酒绿高级千薪万贯的。如今,我能在市里找到新的工作岗位,新闻爱好帮了大忙,在我看来,即使我丢掉了千薪万贯,但新闻帮我收获了无限的意志“钱庄”。

takcnb发于2016、3、17     转自:正安论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