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重振其鼓 双桥舞狮祈求安康
舞狮是一种中国民间传统表演艺术。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作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中国民俗传统,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故此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都喜欢打锣打鼓,舞狮助庆。舞狮亦跟随著华人移居海外而闻名世界,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相当盛行舞狮。但中国大陆的民间舞狮实际已经日渐减少。聚居欧美的海外华人亦组成不少醒狮会,每年的春节或重大喜庆,他们都会在世界各地舞狮庆祝。
舞狮起源众说不一。神话传说是以前山中出现狮子,吃掉村庄内的村民,后来村民学会武功,格毙狮子,村民模仿狮子的形态而成为舞狮;亦有神话版本说是如来佛把狮子引走,因此南狮中常有“大头佛”引领狮子。亦有传说有村民以纸扎狮子及锣鼓驱走年兽,演化成为舞狮。
较为可靠的说法是:中国本身没有狮子,在中华文化中,“狮”本来是和“龙”、“麒麟”一样都只是神话中的动物。到了汉朝时,才首次有少量真狮子从西域传入,当时的人模仿其外貎、动作作戏,至三国时发展成舞狮;南北朝时随佛教兴起而开始盛行。史书中,《汉书礼乐志》中提到“象人”,据三国时的解释,就是扮演“鱼、虾、狮”的艺人。到了唐朝,舞狮是大型宫廷舞蹈表演的一种。当时的“太平乐”亦称为“五方狮子舞”。白居易的诗中描述狮子舞:“假面胡人假面狮,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作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可见当时的舞狮跟今日我们所见的已十分相似。
今天的舞狮主要分南狮、北狮两种。最初北狮在长江以北较为流行;而南狮则是流行华南,南洋及海外。近年亦有将二者溶合的舞法,主要是用南狮的狮子,北狮的步法,称为"南狮北舞"!(来源网络)
30年前,小雅镇工农乡的舞狮表演红遍8、9两区(现今庙塘镇和小雅镇),家喻户晓。由于舞狮表演团队都是以务农为生,是养家糊口的家庭顶梁住。处于生计,他们各奔东西,北上南下,四处务工寻求生活的经济来源。长此以往,不得不将拿手的舞狮表演搁下。
曾经的团队年长的已是花甲古稀,当时年小的也是不惑、知命之年了,更甚至有些因生存长期背井离乡,有的已不在人世。
那是在2015年的春节,30年前双桥舞狮的领军人骆书均老人说到,现在这个春节越来越没有往年的那种氛围,走家窜户都是聚众打牌赌博来消磨悠闲的醉美时光,年一过又不见人影,各奔东西为一年奋斗去,大家回家过年根本没有得到友好的交流。
我们每次回家和骆书均老人的交流中,他都流露着对舞狮这门艺术的忠诚和敬仰,期待有朝一日能组织邻里的年轻人重振往年的舞狮雄风。改变人们对过年过节聚众打牌和游手好闲的不良行为,让我们的春节不同往年,更加热闹的理念。
去年腊月,在他老人的号召下,邀约吴国勇、骆开训三人垫资网购了南狮道具一套。
当收到从省外寄来的舞狮道具时,已经离春节不到10天时间,他们顾不上生计和筹备年货,积极组织原有的班子和发展新成员进行强化训练,常常在训练时废寝忘食,一天忙下来已是筋疲力尽,连除夕也在努力彩排。
舞狮班子成员一共16人,他们配合紧密锣鼓,步调一致,分工明确。他们从正月初二开始承接了庙塘镇和小雅镇的贺新春舞狮表演,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在走家窜户的祈福和表演中,迎来百姓的阵阵掌声,深受赞扬,每家都纷纷以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的红包表示新年的心意,舞狮祈福离开时,他们都从自家拿出最响亮的鞭炮喜迎相送。
通过贺新春的舞狮表演,弘扬民俗文化,增进邻里团结的氛围,提高团队的组织协调能力,促进身心健康,提升新农村富、学、乐、美的新气象。
图文:吴国江 转自:正安论坛
本网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收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原创内容除特殊说明外,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联系删除。 Email:master@g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