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大坎:昔日贫困村 今日领头雁

走进正安县和溪镇大坎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敞的公路穿村而过,一座座蔬菜大棚整齐划一,一条条水泥联户户路如丝带般点缀在绿野红花间,一座座青砖灰瓦的黔北民居,或依山,隐现于青山之间;山明水秀,群山叠翠,山脉层延、如诗如画……村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整个村庄犹如一幅美丽的图画。

很难有人想象到,就在三年前,这个如画般的美丽山村还是一个破旧不堪的贫困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这里村民们真实的生活写照。

穷则思变 顷力打造村级阵地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

大坎村村级办公场所是的低矮平房,由于年久失修,不仅面积狭窄,而且破旧不堪,无法发挥村级阵地的实际功能,同时处于“活动无阵地、办公无场所”的困境。

为了改善村大坎村“两委”办公条件,有效整合资金和有限的土地资源,通过项目捆绑投入400余万元资金,在大坎村建了一座占地面积36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2平方米的四层公共服务中心,配套修建了篮球场、舞台、绿化带、花圃和围墙等附属设施,该中心是集农家书屋、远教室、培训室、办公室和计生幸福家园等功能室为一体的公共文化活动中心。此中心的建成进一步拓展了大坎村公共服务内容和范围,提高了农事村办工作效率,丰富了当地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远程室、培训室的建成,解决了当地培训技术不出远门的问题,产业技能等致富技能的培训都可以就近培训,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有利于培植产业发展,从而达到促农增收的目的。

变则思通 引领村民走向富裕

大坎村辖距离正安县城10公里,13个村民组,共1254户,5578人。现有耕地6000余亩(田2850亩,土3250亩),其中大坎坝区土壤土层厚、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高,易于耕作。

大坎村按照山上经果林,田坝种蔬菜,庭院搞养殖的思路,采取“支部+公司+基地+‘农师’+户主”的模式,搞好规划布局,大力推动本村产业大发展。首先是新建茶园1200亩,示范带动农户350余户;其次是抓好烤烟基地建设,采取烤烟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每年种植烤烟350亩,带动280余户农户致富;再次是打造1000亩农业观光示范园区,受益农户230余户;第四是利用坡耕地种植花生1000亩、西瓜350亩,受益农户300余户;最后是改扩建村级企业4家(鞭炮厂、茶叶加工厂、木材加工厂、预制砖厂),带动150余人就业,切实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大坎村结合“四在农家”创建和“黔北民居”建设工作,全村共计新(改)建黔北民居436间,硬化进组公路36千米,并以水泥路面连接了各家各户,硬化院坝共20000余平方米,绿化面积达5.3万平方米,新建沼气池862口,改建厨房180间,新建卫生厕所600间,安装路灯40盏;修建茶区公路5000米,引水沟渠2500米,建小水窖及人畜饮水工程40余个,并实施了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土地“淘金” 在自家土地上挣钱

“搞好土地流转,实现一块土地两份收入。”大坎村村委会主任王明国这样说到。大坎村积极利用政府出台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和本地有一定经济基础、懂技术的人员承包流转出来的土地,以建立加工成、种养殖基地等形式,示范带动发展种养殖业,充分发挥土地的最大利用率、整合率及产出率。积极搞好土地流转,一方面土地流转使农民在流出土地时直接获得收益。农民以出租形式流出土地,每年每亩可获得400至500元不等的租金收益;或以入股形式流出土地,每年也可以从农业项目的收益中获得分红。另一方面,流出土地的农民,有的被返聘到企业、专业合作社就近打工,成为农业工人,能够获得每工日70至100元不等的收入。真正实现了“一块土地两份收入”,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以前,若是年景好,靠种庄稼群众还能勉强生活;遇上年景不好,就只能望天兴叹。多少年以来,大坎村人就在这样的生活中苦挨着。”正安县和溪镇151“党群直通车”服务行动小分队队长、村党支部书记李洪波说,近年来,村里以农民增收为终极目标,通过扶贫开发项目带动,积极发展现代产业,致力于新农村建设,村里是一年一个新变化,农民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多。如今,大坎村已今非昔比,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村、小康村。

来源: 正安县委宣传部   作者: 苏丽丹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