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桐之乡错过“桐油牛市”
在山上自生自灭的桐油树
金阳时讯消息 四月油桐五月雪,眼下正是油桐花开的季节,随着今年来油桐籽价格的不断走高,油桐花开对于油桐产业区意味着丰收的到来。然而,在曾有“油桐之乡”称誉、产量曾位居全国第二的遵义市正安县,却无法享受到这份喜悦。近年来,该县的油桐树因缺乏销路大规模减产,油桐之乡错过“桐油牛市”。
昨日,记者在正安县目前油桐树最集中的河溪镇看到,满山遍野的油桐树正在开花,远远看去,高低起伏的山峦上犹如披上一层粉色外衣,空气中也弥漫着浓郁的花香。走进田野,不时可见慕名前来赏花的游客,享受着与别处不一样的风景。
然而,这样的美景在当地村民看来,却是一种遗憾:“这本该是我们的重要经济作物,现在只能用来观赏了。”
据了解,正安县种植油桐已有1200多年历史。解放后,全县80%以上的村庄都种有油桐,油桐籽产量位居全国第二,是全国10个桐油基地县之一。在一些乡镇,年人均纯收入仅30多元的年代,油桐户的收入却达到300多元,周恩来总理曾题字“户有万株桐,幸福永无穷”。
“现在没落了,都快砍光了。”在河溪镇一个叫龙洞湾的地方,一位姓秦的老农对记者说,10年前,在正安县,可是百里油桐连片。不过,上世纪90年代后,由于没人收购,本地也不具备加工能力,许多农户砍掉了作为重要经济收入的油桐树,改种土豆、玉米等作物。
记者查阅了正安县近年的相关政府文件,发现油桐产业已淡出。而该县政府网站上一篇调研文章称,全县油桐面积已锐减到不足15万亩,产量不足200万公斤。
“在高峰时,全县油桐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产量达到600多万公斤。”正安县政府一位不愿具名的退休领导说,2003年以后,县里有了一个加工桐油的企业,油桐产业虽有一定回升,但却无法调动起农民的热情。
在油桐被砍伐几乎殆尽的土坪镇,一位正在耕地的农民告诉记者,去年,干油桐籽收购价每公斤4元多,是近10年来的最高价位。“不过,由于前些年没人收购的经历,山上的油桐树,早已无人照看,任其自生自灭,产量早已大不如从前了。”这位村民说,现在一棵桐油树的产量只有几十斤。
来源:金阳时讯-贵阳晚报 作者:黄黔华
本网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收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原创内容除特殊说明外,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联系删除。 Email:master@g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