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00“娘子军”到15万劳务大军
——贵州省正安县劳务输出带动经济发展纪实
20年前,贵州省正安县有组织、有领导地向广东番禺输出的300 “娘子军”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轰动。去年,该县15万外出农民工汇回的资金超过5亿元,而农民工们在外的花销至少5亿元以上,合起来,一年的劳务收入在 10亿元以上。20年后的今天,正安县计划近期举办“中国·正安首届农民工节”,业内人士称,这在全国也不多见。
从输出“娘子军”到为农民工办节,这种“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精神,是什么原因使正安县委、县政府如此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呢?
一、对农民工梁龙会一家人来说,2006年的年夜饭显得特别有意义。
一家老少17口人不只是吃上期盼了多年的大团圆年夜饭,而且她家花了50多万元,修建有4间门面4层楼的小洋楼,大团圆年夜饭也是在二楼的大客厅吃的。
梁龙会是20年前正安县委、县政府有组织、有领导地向广东番禺输出的300“娘子军”之一。正当正安有组织、有领导地向经济发达地区输出富余劳动力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轰动时,“娘子军”们因方言、工资待遇低等问题,纷纷打道回府。
起步初期,只要有100人以上正安籍劳务人员的工厂,该县都要派干部进厂带队,保障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1990年在广东番禺县成立了办事处,主要以提供信息、帮助工人进厂、跟踪服务、扩大务工队伍等为主。2004年,县委、县政府再次作出“重振正安劳务输出雄风”的决定。2005年,正安县委、县政府联合下发《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意见》,把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作为贯彻落实中央两个1号文件、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件大事来抓。
如今,正安县外出打工人数已由最初的300人增至15万人。外出务工人员占全县总人数的24%,占劳动力总数的40%,常年在外打工11万人,季节性打工3万人。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湖南、上海、江西、福建、北京、海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其中尤以浙江、广东两省最多。一些有特长的务工者后来还成了白领阶层,少数人成为企业股东或小老板。
二、正安外出农民工年均收入在3000元到10000元之间。黄渡村在北京搞建筑的技术工人,年均工资最少都在20000元以上。而 1989年南下广州的黎汉钊如今已是广东省华升建筑实业有限公司的项目部经理,据统计,14年来,他带领的23名同乡先后寄回家的汇款早已超过了1000 万元。
劳务输出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在正安这样的山区农业县,由于受市场的影响,农产品价格低迷,劳务经济成为农村最为重要的直接收入来源。近年来,劳务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份额越来越大,涌现出一大批“输出一人、全家脱贫,输出一群、脱贫一村”的典型。一部分“打工仔”、“打工妹”经过多年城市现代文明和市场的洗礼,“换了脑子、闯了路子、赚了票子”,许多外出务工人员通过辛勤劳动和精心经营,积累了资金,加速了资本形成,为农村工业发展奠定了资本基础。他们“金凤还巢”回乡投资兴业,带回了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及市场信息,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新生力量和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合理流动和转移后,使土地向种田大户、能手及企业的集中成为可能,为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经营提供了条件。新洲镇近年来有50余人从事个体经营,有5人当上了私营企业老板;谢坝打工回来的有12人经商;牛都坝村的吴静夫妇打工积累了10万元,回乡开办了酒厂,还养了 30多头猪。在正安至少有80%的农民工家庭拥有彩电、音响、沙发;20%的打工族家庭修建了砖混结构的“小洋楼”,劳务经济已经成为城乡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推动了农村城镇化进程,“农民进城”为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据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易*介绍,正安尚有剩余劳动力3.8万人,且每年有7000~8000个劳动力在增加。为此,正安县做出了“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内外并举、县外为重”,开发劳动力资源,打造劳务经济大县的战略部署。
正安县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劳务输出目标:自发性输出与组织性输出相结合、向外地输出与本地转移就业相结合、转移就业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和鼓励农民外出务工与回乡创业相结合,确保全县15万人常年从事劳务业,实现劳务产值15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000元以上,做成全国劳务经济大县。
据介绍,2006年正安县用于劳务经济培训的经费100万元,培训人数4500人,今年县里计划投入150万元培训农民工6000 人。按县委副书记蔡*的话说,同样一个农民,培训后会成为技工,没有培训只能干简单的劳动,正安的劳务输出,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输出,而是在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劳动者素质上下功夫,推动劳务经济上新台阶。(刘久锋;王其伦;肖克)
稿件来源: 三农在线
本网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收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原创内容除特殊说明外,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联系删除。 Email:master@g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