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人这样过年
杀年猪。一进腊月,杀年猪,请客“吃刨汤肉”。主人挨家挨户将临近的亲戚朋友请拢,摆上几大桌,十分谦逊的说是吃旺子汤,还要提前磨制豆腐,备酒水,生怕客人吃不好。大家欢聚一堂,摆摆龙门阵,拉拉家常,叙叙农事,谈笑风生,尽情分享主人辛苦一年的劳动成果,充分彰显堆临团转纯朴善良、互敬互爱、有福同享、和睦相处的民风和传统美德;杀了年猪还要给亲戚送肉。一般是送给岳父母、师傅和最尊敬的长辈。
煮甜酒。甜酒又叫醪糟。味道有甜有恶。甜的如蜂蜜,甜得亮人;恶的恶得发苦,醉人。醪糟不是正餐,主要用于过早、过午、宵夜。拜年客进屋,要先热醪糟(或汤圆)吃了以后再做正餐吃。
腊月二十三祭灶神。传说灶神菩萨是玉皇大帝专门安排在人间监督善恶之神,每年腊月二十三日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每一家人的善恶行为,玉皇大帝再根据灶神菩萨汇报的情况将每一家人在新的一年中应得到的祸福吉凶交给灶神菩萨予以安排,灶神菩萨的汇报将决定每一家人新一年的命运,这一厉害关系使人们对灶神菩萨格外尊敬,丝毫不敢怠慢,有的人家还要在灶台旁专门给灶神菩萨设神位。
腊月二十四打扬尘。以前农村,这是一年声势最大、最彻底的一次卫生大扫除。便于拜年客行走。
腊月二十五迎接玉皇大帝。传说这天,玉皇大帝要和灶神菩萨一起下凡查看每家每户的善恶。腊时腊月的,不能胡言乱语。这一习俗对规范人们言行,倡导文明很有作用。
送春贴。一进腊月,就有人印了春贴用背篼背着挨家挨户的送。送春贴的人有的会唱,有的不能唱。从送春贴者的唱腔、唱词、表情里,从主人的欢声笑语里,从三五成群的孩子的追逐、观看、聆听、模仿、嘻笑的热闹场面里,酝酿着一个盛大而隆重节日,传播着一种文明。
二十六,洗福禄。家家户户进行洗浴,包括洗澡(也叫抹汗)、洗衣、洗被子床单等等。洗除一年的晦气,预示来年清清净净、平安幸福。
办年货。以前,居住在偏远乡村的人家户赶场要走很远的路,一般都是天不见亮就起床,赶场买年货。家庭经济宽裕点的当然还要给每个家庭成员买一套新衣服。“二十七八,顶顶董董,咕咕嘎嘎”,意思是这两天是碓、磨最忙,吼的最热闹的两天,因为家家户户都要集中在这两天推豆腐、磕汤粑儿。
腊月二十九,围绕灶头走。一般这天要炸豆腐丸、豆腐皮、豆腐丝、酥肉,推炒面等等,全部做好,待拜年客来了以后,只管舀出来热了吃。
腊月三十要首先煮猪脑壳肉,然后做年夜饭。
除夕,早早的吃过早饭以后,就要忙着贴春联、门神、福字、窗花、年画,做年夜饭。家家户户,屋里屋外扬溢着一派红红火火、喜气祥和、热热闹闹迎接新春佳节的气氛。年夜饭做好了以后,要先打开堂屋大门,在香合下摆一张大桌子,将准备好的酒肉饭菜摆上,再由一人点上香烛,敲三棒磬,然后双手拿一叠钱纸,作三个揖以后,将钱纸烧在桌下,最后到堂屋大门前的院坝燃放爆竹。这叫做献饭,就是祭祖。钱纸燃过,爆竹响完以后,才可以把桌子上的祭品撤走摆年夜饭。吃年夜饭是除夕的核心内容,待所有家庭成员全部到齐以后,美味佳肴摆上满满一桌,全家男女老少按老幼秩序围坐桌旁,共同过年,吃团员饭。年夜饭吃完后,族中人相互邀约,成群结队,带上钱纸、香烛、爆竹,去自家老坟上烧香。锣鼓声、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闪动的烛光星星点点,遍布田野山岗,好一派过年祭祖的热烈场面。天擦黑以后,要点燃一大把香拿到堂屋敲三棒磬,分别在香合上的香炉里、堂屋的中柱上、堂屋大门框旁、大门正对的院坝边、灶房的灶台旁、圈舍的柱子上插香。这一系列的事做完以后,就在火盆上烧一堆大煤火。三十晚上的火,十四晚上的亮。全家人围着大火叙旧说新,谈天论地,讲趣言,说笑话,熬更守夜,直到深夜才睡觉。
正月初一是新年。抢银水:传说正月初一清早从水井里挑的水是银水。上敬茶:大清早起来,熬上一大壶浓茶,倒四杯先放在灶台上摆一会,然后再转移到堂屋香合下的桌子上。烧早香:清晨起来,把脸手清洗干净以后,点一把香拿到堂屋。祭祖:祭品只有一样,汤圆。为什么要起得那么早呢?鞭炮一响,别人就会说:哪家起得早嘞或某某家都起来啰,而关键就要的这一个“起”字,“起”字有兴起、发起、崛起、蔚起、起色、起飞、起跑、起劲、起轿的意思,其寓意是新的一年家业迅速发展、兴旺发达、飞黄腾达。所以家家都想听到“起来”、“起得早”两个词,甚至要有意引导别人说出这两个词。吃汤圆:祭祖活动结束,全家围坐餐桌,共进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喂鸡:把鸡平时最爱吃的食物撒在地上,让它们饱餐一顿,因为今天是该鸡过年。拜年。送财神:吃过汤圆,就会有人来送“柴”,把木棒劈成小木条,中间用红纸拴一条腰带,然后用背篼背起挨家挨户的送。主人家对送柴的人有来必接,都要打发。守财:正月初一,家中任何东西只准进,不准出,包括每一滴脏水和垃圾都要专门用器皿装好,待这一天过去以后再倒出去。这天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只准进不准出,意味着新的一年只有收入,没有支出,这是家家户户希望的一种光景。
贺新春: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庆贺活动。玩龙灯、玩马马灯、玩花灯、玩狮子、扭秧歌舞、划旱龙船、打钱枪、打篾鸡蛋、做庙会、唱书等,高山地区冰冻之年还要滑雪滑冰。
正月十四元宵节,是过年最热闹的一天。
吃座墩肉:小年吃猪头,大年吃猪尾,寓意来年一年到头都吃肉。
吃斗斗饭:今天的年夜饭,时间要早一些。传说这天死去的老祖宗些要吃了年饭去赶迎阳会。
烧袱子:必须使其彻底化为灰烬。
上亮:吃了年夜饭以后,去老坟上烧香。点上蜡烛,上亮,给老祖宗照亮回家的路。
泼水饭:天黑以后,带上香烛钱纸,舀大半瓢水,再舀一小碗饭倒进水瓢里,然后端到野外点燃香烛钱纸,用力将水饭泼出去,转身径直快步回家,不得回头。泼水饭是为了打发妖魔鬼怪,以免它们带来灾难。
闹元宵,点蜡烛。三十晚上的火,十四晚上的亮,今天晚上要在屋内屋外、楼上楼下、包括饭房、磨房、碓房、灰房、圈舍等地方到处点上蜡烛,把里里外外、旮旮角角都照得通亮。这样做一是营造一种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二是寓意新的一年无限光明;三是为了驱邪除害,传说一切妖魔鬼怪最怕火光,见了火光会逃之夭夭;四是为开展其他活动作好准备。
点路烛:沿着家门前的道路旁点插若干支腊烛(或油辫)和香,便于回去的老祖宗出行和来年前途无限光明之意。
照灯笼。
打耗子落窝。在大堂屋里,一个人用绳子拖着一只草鞋(比喻耗子)绕着四周墙壁奔跑,几个人在其后面手持棍棒边追边打,口里唱着歌谣:耗子落窝,耗子落窝。中柱大哥,檐柱二哥,草鞋倒转拖,一年十二抱,抱抱都落窝。反复唱,反复追打,直至累了尽兴了才停止,或歇会再来。耗子落窝这一活动一般由小孩子来开展,但并非仅仅是小孩子玩的游戏而也,它寄托着农家人希望在新的一年能消除鼠害的朴实愿望。
追黄瓜雀。孩子们成群结队,打着火把,在菜园子里大声吼叫着追赶。到处是火把,到处是吼声,非常热闹。这种活动既烘托了闹元宵的气氛,又寄托着古时候农家人扫除病虫害、确保粮食丰收的美好愿望。现在恐怕也很少有人搞了。
玩龙灯。吃龙稀饭。
偷青:一系列闹元宵的活动搞完了,玩耍到夜深人静时,就跑到别人的菜园子里偷菜来煮稀饭吃。这项活动挺奇怪,明明自家菜园子多的是菜,却偏要去偷别人的,又不是要偷很多,就随手带一点,够一家人或几个人煮一顿稀饭吃便罢了,被偷的人也不会冒火。吃偷青煮的稀饭寓意百病消除、健康平安。这大概是“偷青稀饭”和“都清洗一番”谐音的缘故,吃下“偷青稀饭”将五脏六腑“都清洗一番”,使其不再存在病毒,故百病消除,健康平安。
正月十五,祭树:吃完汤圆以后,孩子们三三两两分别拿着香烛、弯刀、斧头,端起昨天献饭时留在香合上的那碗饭祭树。每到一棵树下,先要在下面点香烧钱纸,然后一人举起刀或斧砍边问:“某某(果树名称),接(挂果)不接?”其他人一起回答:“接!”砍的人又问:“接得稀么接得密?”其他人回答:“接像饭粑团喽!”接着便在砍的口子里塞一些饭,如此重复数遍,直至认为口子砍得差不多了又去祭下一棵树。
年过完了,春天就来了。
本网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收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原创内容除特殊说明外,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联系删除。 Email:master@g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