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清代根据地震前兆预防震灾的三次成功经验(包括一次正安地震)
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测?据说世界的专家们已经达成共识,就是坚持认为地震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不仅现在没法预测,将来也没法预测。
但是,笔者查阅相关史料,发现我国在清代已经有三次成功预报预防地震的先例,现简介如下:
一例是清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八月十一日的贵州正安地震。当时在正安的小溪里,罗干溪忽然山动石坠,出现了明显的前震活动。当地居民根据这种前震活动,迅速采取预防措施,把器具牛羊转移到安全地带。“迁毕地摇,房屋倒塌,田土尽翻,山泉凝而为潭,深不可测。”(道光时遵义府志及光绪时正安州志)
一例是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山西平陆强烈地震,震前当地“乡老”根据天气异常作了地震预报。据《虞乡县志》记载:“八月六日阴雨连绵四旬,盆倾檐注,过重阳微晴,十三日大霁,乡老有识者调霪雨后天大热,宜防地震.继而大震,屋舍倾塌”。这里说的预报地震的“乡老”,指的是“退休干部”或有号召力众望所归的乡绅。
一例是清成丰五年(公元1855年)辽宁金县地区的破坏性地震。对这次地震,当地民间根据“地声”进行了成功的预报预防。据故宫档案记载:"未震之时,先闻有声如雷,故该处居民早已预防,俱各走避出屋,是以未经压毙多人,只伤男妇子女共七名。"
上述三例,都是根据地震前兆做出的预报预防。其中有小震前兆.有天气异常前兆,有地声前兆。这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宝贵经验。除此之外,许多史料和民间谚语还记录了水文异常.动物异常.陨石地光等地震前兆现象,这些都说明地震有前兆的普遍规律。
因此,重视地震前兆的科学研究,依靠群众搞群测群防,避免地震研究贵族化和盲目崇洋,应是我国地震工作者应该坚持的正确方向。
转自:正安论坛
我国清代根据地震前兆预防震灾的三次成功经验(包括一次正安地震) https://www.gzza.com/4407.html
本网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收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原创内容除特殊说明外,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联系删除。 Email:master@gzza.com
本网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收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原创内容除特殊说明外,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联系删除。 Email:master@gzza.com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