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民间陀螺游戏的经验价值阐释、当下意义缺失及教育

从风俗礼仪、生活习惯、方言用语等方面看,安场镇比较接近川渝文化习俗。“通过考古发现,中国儿童玩陀螺的历史至少已经有了4000年。”[18]93安场镇儿童最早玩陀螺游戏的历史虽无法考证,但从陀螺游戏在中国的普及程度,其可追溯时间应不算晚。陀螺在川渝一带还被称为“地滚牛”“老牛”不等,玩陀螺游戏被叫作“打、缠(铲)陀螺”“打、缠(铲)地滚牛”“打、缠(铲)老牛”;陀螺在黔北又叫“螺陀”“地滚牛”“地滚转”,其中“螺陀”是最为普遍的称呼。因此,玩陀螺游戏在安场镇通常被称为“打螺陀”“缠(铲)螺陀”(下文统一为“打螺陀”),是深受当地儿童喜爱的传统民间游戏。

1. 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master#gzza.com
2. 分享内容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请务必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3. 所有原创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或其他非法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4. 欢迎赞助支持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转。

正安在线 » 儿童民间陀螺游戏的经验价值阐释、当下意义缺失及教育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