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老干体”诗词?

“老干体”是传统诗词创作发展过程中特定时期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这类诗词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内容方面:多以反映当代国家大事为主,对国家、政党和领袖常常毫无保留地加以推崇,歌功颂德的倾向明显,甚至直接为国家、政党和人民代言。例如“发言热烈如泉涌,策马腾飞逐浪高”“建树五年累硕果,浓香万里绽新苗”等诗句,就是对国家大事或政策的歌颂。

思想方面:具有浓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但可能缺乏民主意识和对普通下层人民的深切关怀。人民往往成为被解救、被怜悯的对象,并且总是想象人民得到解救、怜悯后应如何感恩戴德。其观点有时较为陈腐,表现为开会没有不成功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决策没有不英明的,政策没有不拥护的等。

格律方面:早期不太讲究格律,随着发展,部分创作者开始注重格律,但整体上艺术性普遍不高。过去一些创作者甚至不懂得诗词的基本知识,显示出“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

语言风格:语言多直白,甚至直接以口号、流行语入诗,形成了“语言乏味、套话连篇”的独特艺术风格,常用“千年”“天下”“九州”等词汇来增强气势,如“喜看飞船翔宇宙,欢呼跃马续征程”。但也有观点认为“老干体”并非不讲究修辞,只是用得比较通俗。

紧跟时事:时刻关注党和政府的动态并进行歌颂,紧扣时代主旋律,比如重大会议的召开、国家政策等都是常见题材。其立意一般来自党报观点,对一些政策的表述可能会随形势变化而改变。

题材拓展:从单纯的歌功颂德发展为歌功颂德与忧国忧民共存,但忧国忧民的表达也可能带有陈词滥调的特色。

艺术风格相对单一:在摆脱时事诗的束缚进入更广阔创作领域后,仍保留一定的固有风格,如写月就是思乡,写秋就是忧愁,写竹子就是高风亮节,写老头就是老骥伏枥等,缺少创新的立意。

“老干体”这一称呼带有一定的调侃意味,其名称源自创作这类诗词的人以老干部居多。当代“老干体”的鼻祖一般被认为是郭沫若先生。

需要注意的是,“老干体”的评价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虽然部分“老干体”诗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地否定所有这类作品。有些老干部写诗是出于对诗词的热爱和退休后的文化生活需求,他们的作品可能在艺术水平上有所欠缺,但也表达了他们的真实情感和对生活的关注。同时,对于诗词的评价标准也是多样的,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喜好和侧重点。在尊重和理解老干部创作热情的基础上,可以鼓励他们不断学习和提高诗词创作水平,以丰富诗词文化的多样性。

对于诗词创作,重要的是能够真实地表达情感、展现独特的艺术视角,并在一定程度上遵循诗词的基本格律和艺术规律,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无论是老干部还是其他诗词爱好者,都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为诗词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