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活着,我行走——记“走遍正安”活动第三期
我活着,我行走——记“走遍正安”活动第三期
文/寒塘鹤影
生命在于运动,因为活着。
既然活着是活着唯一的理由,就认认真真的活着。
能说话的时候,说话唱歌;能动手的时候,动手做事;能走路的时候,我们去行走。
这便是珍惜拥有,当这些,还在我们身上的时候,不要把它闲置起来。
人生无常,故我活着,我行走。
瓦片,小虎,小石头和我,组成了“正安论坛”第三期户外活动的队伍。
很难约到更多的人,虽为周末,除了琐事,打打麻将其实更轻松,再不就睡觉了,任何一件事,都比在大山的脊梁上行走五个小时,更轻松。
行走,视野的领域便不停地发生着位移,坐下,只看到静止的土地。
他们用相机,记录下了一中新校园穿越而过的臭水沟,恶臭扑鼻。
铁丝桥那一段的记忆,已经是十五年前了,那时候挥洒在这些野地的时光,或许可以兑换成分数,这个,怎么去换算,最终想不出结果。而在那时,行走在晃悠悠的长长的铁丝桥上,虽然曾听说过一个男人把一个女人推下去的故事,但是,晃晃悠悠,却不知恐惧为何物。十多年过去了,行走在朽了并稀疏的木板上,心,便悬了起来,这便是年龄和阅历,带给我们的财富。每一次落脚都踏在铁索上吧,这样安全系数会高许多。
空气,在走过铁丝桥之后,变得干净起来,浸入肺脏的野草久违了芳香。有对比,便能感到幸福,回顾城里,我们不得不在上下班时,在灰尘里穿越,住进的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却不得不离健康越来越远。
小石头是个话匣子,虽然在爬坡奔跑,嘴里却从不曾停下,吵得大人经受不住,他却如小鸟一样快乐,在爬上偏岩从那匹山脊上行走的二十来公里山路,没有谁,能想像一个六岁的孩子一直在行走,在跑跳。作为母亲,很幸运地给孩子提供了这样的一次经历,人在经历中成长,多年后,这样的经历他会忘掉,但是他会从我的嘴中听说,并为有这样的历程而自信。这便是我们把孩子从游戏和电视前拨出来的意义,当然,意义远不只是这一点。
小虎,似乎是老虎回归自然了,他远远的在前面开路,并携带着防身器具,显得很有经验,这样的年轻人该是不多了。爬上山岩,我们都在喘气,脸也红了,并开始出汗的时候,小虎却像没事人一样,爬陡坡,他也走得飞快,当然,这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好处,他在等我们的间隔,可以坐下来休息一下。可是这让小石头不高兴了,他刚一追上小虎叔叔,小虎便又起身开路,在将到山顶时,更是赖着不走了,直到我说:“你看你的衣服上有一条红色的,牛看到红色的便会追过来。”孩子却说:“我的衣服是桔色的。”我说“牛会把桔色的弄错呀,因为桔色和红色很相似嘛,它又没你聪明。”这样 ,孩子才开始走了。
山脊上,没有人烟,走过有青杠和马耳杆的山林小路,一条一米多宽的大路,总算让人看到了希望,一条大路越走越高,些许恐慌袭了上来。不管怎么说,那一刻,我们不知道往当一个方向,可以以最快的方式下坡踏上回城的归途。终于前面走来一个用衣服兜着磨菇的十来岁的小姑娘,向她问路,她却也不知道我们从哪一方向可以回城,那一刻,感到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远离人间温暖,这小姑娘只说:“听说这条路过去,走一段会有一条马路。”她不知道我们怎么走能回城!这姑娘毕竟十多岁了,她都不知道怎么进城,着实让我们产生了恐惧。小虎很有经验,问明小姑娘前面有人家,这样,我们才有了一个目标前行。
在那大抵十来户人家散落居住的地方,终于向大人问得了回城的方式,或者说,下坡的方式。因为我们在山顶上,周围,都是大山林。
那对夫妻给我们提供了两种下坡回城的选择:往右,走两个多小时,到旺矫(我不知jiao究竟怎么写,乡下常常是哪个姓聚居的地方,就在那个姓后叫一个jiao便成了地名。);往左,走近两个小时,可以下到安场的东坝,沿着马路走出去,到瑞濠。我吓了一跳,居然,从正安爬上山,从安场下来了,并且,在安场的东坝。
天色在我们选择了从安场方向下坡的途中,慢慢黑了下来,终于,在天完全黑下来的时候,我们基本上走到了瑞濠。在路边等车的时间,是六点四十分。有黑车经过,向我们招揽生意,小虎问:“多少钱一个人?”“五块!”我们没坐,考虑到这样的车不安全。
坐公交在修得乱七八糟的路上摇回城里,透支了体力,最想吃的是甜食。
吃过饭,回到家,快九点了。
从相机里导出照片,才弄明白,原来,我们登顶的时候,行走在高高的岩壁上,登上去,便一直在山的脊梁上穿行。
那样的地方,一辈子,可能只去这么一次了,如果没有“正安论坛”这样的活动,则一辈子,可能都不会爬上去,一辈子,都没有那样的经历;一个人,不结伴,不可能走向荒郊野外。
一起来行走吧,因为:我们活着!
铁丝桥,
朽了的木板,
令人心悬。
记忆深处,
清晨,手里握着
一大把水灵灵的南瓜花。
它是真实的,
慢慢长大,
扛起犁杷。
就这样,
也是一生。
锄头,
品着泥土。
她对着我的镜头,
笑了,
原来,
越简单,就越快乐。
看,
脸上那轻轻的笑容,
相悦的夫妻,
原来在这儿。
土墙房子很暖和,
还有一半用来居住,
那里面,是几代人的气息?
三十年前的岁月在这里重现,
孩子,
你将会远离,
谁又将守望下去?
大概线路图如下:
从老车站过新一中
一中很新,却有条臭水沟流过
初入田间小路
路边结穗的草
石梁河上的铁丝桥
桥上的木板有些朽,让人心虚
勇敢的小石头
踏过田间地头
豆子地里的小牛
经过山上的农家
目标就在前面
只剩一壁墙的破庙
第一个高点看正安
能见度不好,勉强能见县城
继续攀爬
遥望县城
那个山峰像深入地下的火箭
槐树林
偏岩峰顶的正面照
继续遥望正安
旁边安放基站的山头要矮了许多
顺利到达山峰之脚
近看峰顶
远看正安
侧看“火箭山”
人虽少,留个影
继续向峰顶攀登
悬崖上的路
此路人迹罕至
站在高处不忘拍照
远处可以看到桥溪河
继续前进
知道下有多高,才会知道有多险
注意安全啊,踩空人就完了
照片难显险状
崖上的小路
再一张远处的正安县城
险啊!~~
到达山顶
山顶上最后来一张远景
行走偏岩,寻找远处的高峰,爬山、拍照、进入乡村、进入大自然。
分享一些花花草草。
转自:正安论坛
本网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收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原创内容除特殊说明外,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联系删除。 Email:master@g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