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坝和杨兴乡镇地名的由来

谢坝

从前谢坝叫杨柳沟。那个坝子位于两岸都是连绵高峻的群山之间,整个坝子从上到下,就象一条或宽或窄的很不规则的船形走廊,处在山谷的沟底,谢坝河就从坝子上由北向南流过。再说,以前的谢坝河是弯弯曲曲的,两岸的确也生长着好些杨柳;有的还长在大路边,有的或生在村旁寨前。在人们的记忆里,原先的谢坝河,有的河段甚至是绿柳成荫,垂枝婆娑,随着春夏的和风,常在河水的绿波上摇曳。

谢坝这个地名,顾名思义,就是谢氏族人居住的坝子。但就它的来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很久以前,在谢坝河的上游居住着一户人家,不知何名何姓,那户人家的家境并不富裕,年复一年,生活总是很拮据,年年都是瓜菜萝卜的好歹把日子过下去。但巧的是他家的香火脚下有一口水井。那水井也离奇,不大不小的,就碗口那么大一个圆圆的浅水凼凼;清澈的井水里有一条蛐蟮(蚯蚓,俗称虫蟮)[注]。那井水清澈透明,不涨不蚀,天晴落雨一年四季都一样,总是那么浅浅的一凼凼,井水足供那人家取用。

那户人家有一个儿子,正当童年,他对家里的那口水井很感兴趣,特别喜欢井水中的那条那条蛐蟮,夏天时节,他每天都去捉青蛙来喂它(见注)。

那孩子到了读书的年龄,虽然家境贫寒,但他的父母还是节衣缩食,把他送到附近的私馆去读书。不过,他却是身在学堂心在家里。白天黑夜,走路做事吃饭睡觉,心里想到的都是那条蛐蟮。为了捉青蛙,他每天上学都去得很早。这样,书当然是读不进去的。尤其是春夏天,他因为在去学堂的路上跑到水田里去捉青蛙,就常常迟到,有时甚至躲学。为此,他就没少挨先生的板子。但是,挨了打他还是老样子。光阴似箭,一转眼就是三年过去了,那孩子已长成了一个小少年。他虽然在读书上是学无所成,但能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已把那条蛐蟮喂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大得身如黄桶粗细,盘曲起来,竟把堂屋堂的地面也占得满满的。它还很有灵性,能够变化,身体可大可小,小起来,在那个水凼凼里,还是跟当初一样,看起来是一条小蛐蟮。

不想,也就在这一年的夏天,事情终于暴露了。

过去的先民们,生活物质匮乏,他读书用的书篼就是一个竹篮子。这种特殊的书篼却正好适合他的需要,因为他用木板在上边加个盖,就能装他每天捉得的青蛙了。一天,他把捉到的一篮子青蛙背到学堂去,偏偏那天先生却要检查他的书篼。哎呀,先生把那竹篮的盖子一揭开,满篮子的青蛙们就呼拉拉如获大赦,活蹦乱跳的满教室奔跑,把其他的学生吓得咿哩哇啦的大叫,慌忙四处逃窜躲避,一个个都吓得跑出了教室。这情景把先生也惊呆了。这简直就象恶作剧。但先生吃惊之后,自然就是发怒了。结果是他又挨了一顿狠打,还把这事告诉了他的父母。

从学堂到家的路是不近的,青蛙被放跑了,放学后天色又不早,他想再去捉些青蛙回去 又不能。那天他闷闷不乐的回到家里,自然还挨了父亲的一顿打。挨了打他倒还不在意,只是想到这天他心爱的宠物没有吃的,要挨饿了,就禁不住悲伤,来到堂屋里抱着它伤伤心心的哭,跟它诉说衷肠。原来那蛐蟮不是一般的灵物,它本是一条修炼成器的龙。也是善有善报吧,一来该是那条龙起身归海的时候了,二来也是三年来这个尽心呵护和喂养的少年和他的家时来运转,应获好报。那天夜里,这个少年做了一个梦,梦见蛐蟮跟他说,它明天要走了,它要感谢他三年来待诚它的恩情。它还请他在天亮前把大门开起,在堂屋里从香火脚的水凼凼那里到厅口挖一条小沟,它要经过那条小沟出去。也不要在它起身前把他家的鸡放出来。他醒来,一看,正好天还没亮。

于是,他就赶忙起来,把大门开起,在堂屋里挖了一条小沟。也巧,屋里的小沟挖好了,那个浅水凼里的水就忽然多了一些,清澈的细流沿着小沟向大门外流淌,那条蛐蟮也慢慢的离开那个它居住了三年的小水凼,朝着大门外游去。果真它是不同凡响之物,离开了他家,它就变大了,漫天乌云,狂风骤雨的,倾刻间,只见洪水滔天。他家屋前原先那些高高低低的小山峦被汹涌的洪水淹没了,并在一片汪洋中象推沙一般的被卷走。就这样,那灵物乘着波涛远去了,去了它该去的地方。等雨过天晴,洪水退去,他家屋前就出现了一个又宽又长的坝子,一直伸向前方十多里路的地面。对于久居在山里的人看来,突然间觉得那是好大的一个坝子。这是那灵物特意酬谢主人家的。那坝子上水源丰富,灌溉方便,正好造田。那家人勤劳,就在坝子上成片的开了好多良田。从此,那户人家就在屋前的坝子上他家的水田里辛勤耕耘,栽种水稻,那些田又肥沃,年年都有好收成,于是家境就殷实了,日子过得美美满满的。他家在那里劳作收获,生存繁衍,人丁也兴旺起来。

这个坝子于是就叫谢坝。

[注]:蚯蚓生活于泥土中,以土壤为食,原不是水中之物,也不吃虫类。但本故事原就是这样讲的。再有,过去人们有一种说法,就是虫蟮(蚯蚓)成龙,蛇成蛟。

杨兴

杨兴,是正安西北的一个乡场,它是杨兴乡政府驻地。这个集镇要上溯到清朝光绪年间。杨兴石拱桥修起后,负责筹建此桥的张国梁就利用修桥使用过的木材杨兴河畔建房子,在这里开栈房做生意。这就是杨兴集镇的发端。

杨兴桥修起后这里还没有地名。

这个集镇起初并不叫杨兴,它的名称曾经经历过几次变更。开始,这里叫羊心贪,据说它的来由是这样,有一群附近的山羊在陡峭的山岩上放牧,其中的一头山羊为了贪吃长在岩边绿草,结果跌下山岩去丧失了性命。那山羊的死缘于贪吃。发生了这件事,正愁这里没个地名的张国梁打算把这里叫羊心贪。他还把这想法报知了时任知州郎承谟,郎大老爷对这个地名也颇为赞同。这样,这个地名就定了下来。从此,这地方就有了它的第一个名称——羊心贪。

要说,把羊心贪作为一个地名,的确有失风雅。然而,它却道出了一个人间真谛,就是贪是祸。“人因财死,鸟因食亡”。贪饵的鱼是最容易上钓鱼人的钩的,连吃草的羊也难逃出贪婪的苑囿。且不妨就事论事,说羊的心贪,这其实没有诬蔑它。对于羊的本性,人们还一个说法,“羊子不得寄生包吃,生死眼不闭”。寄生包,就是一种长在桐梓、椒子等树上的藤本寄生植物,羊见也想吃到,可惜上不了树,于是就耿耿于怀,死不瞑目。可见其贪婪的程度了。

可是,居住在羊心贪的人到底嫌这地名不雅,就利用这里所处的地理位置,即邻近河流,河里有滩和谐音法,把“贪”字改为“滩”。羊心滩就成了这里的第二个地名。

历代的羊心滩人对地名是很重视和讲究,为了这里能有个好地名,他们一直在思索和斟酌。后来,他们又把“羊心滩”改作“杨兴滩”。这是这地方的第三个地名。

杨兴滩这个地名很富有诗意,也给人欣欣向荣的景象,令人憧憬。这个地名也使用谐音,其实并不名不副实。但或许那时的杨兴滩的河畔是真有杨枊,只是比较少罢了。看了这个地名,如果望文生义地解释和想象,就会让人想起说寒冬“数九”的一句谚语:“七九八九沿河看枊。”杨兴滩,一看就知道这里是河。滩不但是河中之地,也是河中之景。而河,它不仅会有滩,更还有堤岸。就象枊永说的那样:“今宵酒醒何处,杨枊岸晓风残月。”再早些呢,当年隋炀帝修凿大运河,就在岸上栽培枊树,还有了杨枊的来历。这都是说河岸是很适合种植杨枊。枊多成林,这正好寓意这里的兴盛。说明这里的人在取地名是始终追求进步、向上和文明的,他们向往吉祥和幸福。这都是人之常情,合情合理的。而杨兴滩这个地名就满足了他们的心意和愿望。虽然这仍然采用了谐音法,但这个转变词意的做法却恰到好处。杨兴滩是这地方的第四个地名。

这里的第五个地名就是“杨兴”了,它由原名去了个“滩”字而来,可以说是简写或者说是缩写。这个地名一直使用到现在,并且已经固定下来了。

今天的杨兴已是一个新兴的富有朝气的集镇,但它还不断的变化、发展。这里并且是乡级政府驻地,不但商铺众多,医疗卫生和中小学教育设施等也一应俱全,是全乡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全乡的发展中,它起着火车头的作用。

杨兴是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一个集镇。回顾它的由来和发展过程,不难知道,这里也跟许多集镇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一样,交通因素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至今仍然是通往本县新州镇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远达重庆等地的一条通途。

作者:王兴宇   转自微正安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