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貌奇观__可爱的谢坝

谢坝居于正、湄、凤、绥、务五县交界的中心,是历史悠久的一个乡镇。四面青山绿水,高低起伏,环绕着谢坝两岸,优美的奇形山峰怪石,形态万千,纵横摆列在河的东西两岸。中间有约20余华里的大坝良田,每年旱涝保收,是珍州正南的一个鱼米之乡。

两岸民房,全是古老建筑,依山傍水,纵横交错,建筑于山河两岸。房前屋后,有各种果树、花草林木和青松翠竹,寨中有千年以上的珍稀银杏,河中的珍稀鱼类,远扬邻近省市。

在谢坝的历史上,还有最著名的八堂(堡)、八寨、八阁、八硐、八塘、八坛、八营、八祠四庙等,把整个谢坝装饰得异常奇观。

一、八 堡:

河狮堡、黄泥堡、寨子堡、松林堡、

坟 堡、团 堡、架梅堡、泉子堡。

八堡各有特色和右训传奇,如黄泥堡,位于西仁北面,是八堡中最大的一个山堡。站在堡顶,可观望整个谢坝的全景。在明清时期,曾建过雕堡营盘,现建有两个电视塔,其外的山堡,大小高低各不同,顺着谢坝的地势环境,如大宝银子似的顺序排列着,每个山堡青山绿如地毯,青松翠竹郁郁葱葱,花草芬芳十分怏然,两岸群民常到山顶纳凉,放牧拾柴。尤其是泉子堡,有一个溶洞,内有一小泉清甜可口,寨中百姓靠此生活。相传有一年天旱,百姓无粮度日,就到洞里烧香祷告,求麻汪娘娘借点粮食,秋后奉还。但个别久借不还,故此就不借了。(在正安苗族乡志曾记载此故事)

二、八 寨:

东礼寨、西仁寨、中坝寨、冷水渠、

刘家寨、杨家寨、王家寨、大田寨。

这八寨中,人民勤劳勇敢,团结互助,你来我往,亲如一家;婚丧喜事,互帮互助,嘘寒问暖,亲如同胞兄弟。

寨中父老乡亲,为了欢度每年佳节元宵,家家户户红灯高挂,整日鞭炮隆隆,响彻云霄。龙灯、花灯、狮子灯走村窜寨祝福拜年,家家户户以刀头、酒礼、焚香、鞭炮迊接。白天亲朋好友三五成群,邀约一起,互相走动拜年问候。

每寨中都有千年以上的古银杏树,有雌雄两树,最大的有十余抱(指人用双手环绕树身进行丈量),每树高达数十米,子时开花午时谢,秋后硕果累累,是很好的绿色食品。树形奇妙,主干上长有许多奶形寄生包,有明显的奶嘴,非常美观,树叶与树皮均能如药治病。寨中小孩生病夜哭,均去烧香求拜,保佑孩童易长成人,用皮煎水呑服尚有收获。

三、八阁四庙:

八阁:鸣凤阁、文昌阁、朝阳阁、牛王阁

观音阁、中 阁、文凤阁、龙王阁

四庙:三奉庙、上 庙、下 庙、迥龙庙

这些庙阁都是古老建筑,高大雄伟,雕梁画柱,艺术精致美观。各种佛像栩栩如生。尤其是朝阳、文昌两阁,矗立在东西河岸,中间是两洞木质的大桥,架于两端桥墩上,中间设一神位,塑一神像镇守。阁的左右,是行人来往的一条大街。

朝阳阁,建筑在离河水数十米高的石蹬上,用四棵约几抱大的紧口柱直立于顶端。四楼一底,柱子红漆烟晃,跃眼刺目,各种金光闪闪的佛像,栩栩如生,威座殿堂,每日和尚烧香换水,打扫环境卫生,接待来往求神之人。

朝阳和文昌两阁,先后建成,文昌在前朝阳在后,两阁为一个和尚管理。

东西两岸绅士为了争雄扬名,朝阳阁与文昌阁高大美观。

鸣凤阁:位于凤狮嘴唇的中间,一条清清的河水,顺流而过,在小山松柏林立的脚下,用巨石筑成基地。正殿有佛像,两旁箱房是教馆,下面是又高又大的四层楼阁,内有魁星和各种佛像,头顶着很多红布(百姓求神后给佛像挂的红布),鸣凤、朝阳、文昌三大阁并成三足鼎立,而又是正、湄、凤、绥文化发育的基地,给祖国培养了无数优秀的人才。

三奉庙的来由,我族谢三孃,无兄弟姐妹,其父母病故后,亲房想分其家产,年近二十岁的小姑孃,亲自背一樽佛像放在堂屋的正中,命名为三奉庙,所有家产给庙使用,自己当尼姑,给佛像烧香换水。群众见此义为,上下庙都由她经管。

四、八洞:

麻窝洞、丝丝洞、凉风洞、白岩洞、

桥岩洞、石山洞、麻矸洞、熊寨洞

这些溶洞,特色各有千秋,冬暖夏凉。都在谢坝群山的山脚山中,洞内奇形怪象,难以分清,有大小不同的奇山异石和人形动物,不知经过多少年代,地壳变革,山奔地离和洪水波急,遗留这些优美的物质文化,是可贵可喜的。在物质条件许可下,开拓创新这些古迹文化事业,也是必要的。

五、八溏:

发宝溏、杀猪溏、金音溏、龙溏、

后角溏、金鸡溏、黄鱼溏、桥溏

这八溏水深清凉,有天然的石洞,给各种鱼类舒适的巢穴和安乐的防风洞。

又兼之谢坝各绅士共同协商,从沿河至跳洞,这段河流进行封阻,只许垂钓,不许任何人利用捕鱼工具和药物捕捉此段鱼类,违者严重处理。各种鱼类远游此河,繁殖它们的后生,安居生活。如跳洞瀑布,各种鱼类顺着河水瀑布,跳至溏里沿河而上。每到天晴下雨和早晚,站在河岸观看,忽闪忽亮,非常好看。

我乡鱼类很多,最著名的娃娃鱼(大倪),喜居清凉水深的泉井,是两栖动物,夜深鱼出,居于紧水滩口,捕食小鱼虾类。

另外是冈鳅也是我乡的特产,这两种鱼远扬邻近边区各省市。

每到春季桃花盛开之标,成人和大小玩童利用竹木钓鱼工具,钩上诱饵,站在河边咩咩叫唤,非常好听,是族人劳作后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

我乡鱼类之大,乃有传奇:有一年龙溏河水泛滥,一条大鱼顺着河水游至跳蹬,由于跳蹬窄小,被夹在两石中,洪水过后,百姓捉来约一百余斤。刘政齐用鬼头刀砍鱼,被鱼尾摆动,几乎丧命。

六、八泉堰:

大 堰、中 堰、下 堰、冷水堰、

娃子洞、茶木堰、大水井、岩角堰

这些泉堰是谢坝人民的财富,蜘蛛网似的沟堰,贯通整个谢坝,使全乡人民旱涝保收,丰衣足食。

七、八大营:

马老城、东山寨、金堂坪、麻角矸、

城子营、凤山营、寨子营、麻窝营

这些营盘历史悠久,建筑雄伟,都在崇山峻岭、悬崖峭壁,依山而建,用巨石砌成数丈高的城墙,在要害处设垛蹬哨所,用铃锣号角联系,并堆积许多滚木雷石,防备敌人攻击。

这八座营盘中,有三营有些传奇故事:

1、马老城:是八营中最高最大的营盘,又名糠乐寨(省志均有名);古人将旧的房屋搬到营上,建成小小的一条街道,组成强有力的巡逻队伍,老年管护小孩,青壮年男女下山耕耘,土匪来时鸣锣告知。

在清末时期,土匪罗踏鼻子带大批人马,梦想攻打此营,但无力而为,就利恐吓和调解办法,只要谢少奇的白骡子送给我,就不攻打此营,否则实行三光政策。

谢少奇为了救万民,主动答应,把自己心爱的白骡,叫人送下山去,交给匪首,保全人民的安乐(叫白马救万民)。

2、“巾帼巧技退敌”:东山营是一座笔架形的大山,左右两山,似如卫兵保护着主山。用巨石筑成坚固的堡垒,敌人来时必经此地,中间营寨是坚固高大的围墙,内是大小不一的房屋,纵横交错着。

在明清时期,政治动乱,兵荒马乱,匪徒盘踞民不安生。传说:谢坝角上,赵氏祖婆贤慧能干,在群众中很有威信。土匪带大批人马攻击东山营,那里敌强我弱,攻打危急,人民恐慌,想越墙私跑。赵氏祖婆就站出来说:不许谁人乱动,每家扎一个灯笼,献上腊烛,组织身强力壮的男子,十人一组,编成数队,携带灯笼,半夜五更时,到各路口将灯笼点好,巡回游行,营里百姓大造声势,高喊各路援军,注意听信号指挥,里外夹攻,把匪徒杀尽杀绝。匪徒看见满山遍野都是灯笼火把,速叫匪徒撤退。父老乡亲安然无事。

3、“血战成河”:此事发生在凤山营,三面悬岩,筑成数丈高的围墙,当时社会军器实难攻破,一群匪徒进攻数日,毫无收获,将寨 中的鸡、鸭、鹅等及家具,抡走一部分,大队伍就延河而去。余下三个匪徒还在那里拉鸡追鸭的,群众非常气愤,给匪徒就是乱棍,打翻在地,余者拼命逃跑,给大队伍报信,匪徒返回,进行三光手段,乡亲们与匪徒血战,敌人死伤无数。俗云“杀人三千,自损八百”,角上有四五家被杀绝,结果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八、八 祠:

老祠堂、新祠堂、马大塘、冷水渠、

中坝祠、迥龙祠、毛面祠、青杠祠

这八大祠的建筑模式全是一颗印,上殿存放各祖宗灵位,两边厢房楼上是住房和招待所,下殿是戏楼,娱乐地。每年七月半,由祠长召集本祠子孙,欢聚一堂,烧钱花纸,献饭祭奠亡灵,然后会餐论谈家族家规制度情况,各家是否友好团结,男女是否尊老爱幼,是否尊照三重四德。如发现不忠不孝,违犯祠规者,定要追究,罚款处理。

这些优美的文化古迹,在历史的变革中,无人维修管理,被毁坏出卖,只有一二残缺于故地,其余烟消云散。

九、小 结

谢坝气候风景好 内藏六十四件宝

地坦山水鱼米乡 开拓创新有希望

十、后 语

敬爱的父老乡亲:

由于历史的变革,无人管理,谢坝许多古老优秀的文化遗产,几乎全部消失。虽存一二,都残缺不堪,为了使人们在心中、对老前辈艰辛创业的优美古典文化遗产有些印象。再过数十年就无法追寻。

故此,特拜访古稀以上老人,共同回忆谢坝的旧貌奇观,分类约叙记载。由于自己的文件水平有限,词不答意,错误多端,诚恳请求各户老乡亲读者,毫不留情地批评指示。并请提出珍贵的意见,真诚的接受,万分的感谢!

 

作者简介:谢启秀,教师(1922年7月3日—2009年10月11日),转自:正安论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