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树银花不夜天,龙腾安场舞蹁跹
玩龙灯,又称龙舞,是深受全国各族人民喜爱的一项民间传统娱乐活动。
龙灯特色鲜明,历史悠久。据有关史料记载,龙灯始于西汉,归属百戏。相传我国唐朝时期,有一位高士,擅长捭阖之术。一次,他遇见骄横的金角老龙王,便说:“依我掐算,近日下雨,城内三十六点,城外四十八点”。老龙王意欲不中鬼谷子所算,当即呼风唤雨,城内下四十八点,城外下三十六点。结果,城内下雨多,淹死了百姓;城外下雨少,干死了禾苗。老龙王因此违犯了天规,被贬至凡间。老龙王为了立功赎罪,每年春节期间,逐户登门,向天下黎民请罪,并允诺确保风调雨顺。后来,劳动人民就创造了玩龙灯,以表示制服龙王,期望丰年的愿望。
龙灯的玩耍形式很多,有玩耍龙,水龙,火龙等,根据地方风俗习惯各存差异。各类龙灯故事的创作,或源于历史传略,或源于神话传说,或源于天文地理,或源于劳动生活,体现着鲜明的民间传统特色。
玩龙灯是一项欢快热烈的文体活动。哪怕是数九寒天,舞龙者虽是赤膊上阵,但仍大汗涔涔,在观龙者燃放烟花爆竹、喝彩助兴的鼓舞下,越玩越起劲,其乐无穷。
正安县安场街上玩“火龙”,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渊源,从儿是记忆起,每逢春节时期,民间常自发组织玩火龙闹新春。
玩“火龙”在安全方面的确是存在安全隐患,组织,指挥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安全事故发生,那就摊上大事了。现在而今眼目下,一提到安全责任,特别是一些人民“公仆”和部门,为保头上乌纱,谁都从边边梭,不愿担风险去组织这样的大型群众文艺活动。看来还是安场的地方官和安场“龙灯会”的民间爱好者,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为了丰富春节群众的文化生活,敢于承担责任,于2013年春节期间,从正月初七——十三,举办了一场热闹非凡的玩“火龙”活动。在组织者的精心策划,正确指挥下,公安干警现场维护秩序,得到广大民众积极支持配合,文明燃放烟花爆竹,期间没有发生一起不安全事故,得已玩“火龙”活动圆满结束。
有幸拍到一组图片,与未能现场观龙的网友分享:
作者:贾福刚 转自:正安论坛
本网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收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原创内容除特殊说明外,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联系删除。 Email:master@g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