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俗礼仪、生活习惯、方言用语等方面看,安场镇比较接近川渝文化习俗。“通过考古发现,中国儿童玩陀螺的历史至少已经有了4000年。”[18]93安场镇儿童最早玩陀螺游戏的历史虽无法考证,但从陀螺游戏在中国的普及程度,其可追溯时间应不算晚。陀螺在川渝一带还被称为“地滚牛”“老牛”不等,玩陀螺游戏被叫作“打、缠(铲)陀螺”“打、缠(铲)地滚牛”“打、缠(铲)老牛”;陀螺在黔北又叫“螺陀”“地滚牛”“地滚转”,其中“螺陀”是最为普遍的称呼。因此,玩陀螺游戏在安场镇通常被称为“打螺陀”“缠(铲)螺陀”(下文统一为“打螺陀”),是深受当地儿童喜爱的传统民间游戏。
儿童民间陀螺游戏的经验价值阐释、当下意义缺失及教育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