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深山里的民间戏剧——​正安马马灯

在院坝表演,玩灯的人都是壮汉子,晚上凭借灯笼、火把,爬山、过河、走小路,转院子,一户不漏地“拜年”还有“喜钱”,祈福纳祥好彩头……正安民间“草根戏剧”马马灯表演背后,原来蕴藏着这些有趣的民间故事。

每一个传统灯戏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关于正安县的马马灯又有怎样的传说?

马马灯,俗称“送瘟灯”,是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用以驱瘟、祈福、消灾的古老灯戏。其来源,据说是在古时,地方上发生了瘟疫,无药可治,百姓为驱邪避灾、送走瘟神,便扎纸车、纸马,扮成各种神灵和人物,以祈福消灾。

正安县马马灯有特定的演出流程,即分为报事、关公解皇嫂、钟馗盖魁三个阶段,演出时配以锣鼓进行,三阶段不分开演,且连接为一体进行。演出角色有报事、关羽、甘糜二夫人、车夫、马夫、钟魁等。通常马马灯的演出一般在院坝进行,两个幺妹手持竹扎彩布糊成马头状,两个马牌(花鼻子)持马鞭,四人且歌且舞,一唱众;;还有两人两手持彩杆灯笼站于场外,另有主唱和锣鼓手。锣鼓声起,场中四人舞起来……这种形式的表演就是马马灯了。

古老的马马灯戏剧,在我国哪个历史时期产生的?

经查各地的文献史料均无确凿的记载,一说大概始于唐宋,另说始于明代。根据传承人言讲,明代时期马马灯就已在地域出现,清代时则较为盛行,及至民国、文革前也曾一度兴盛。

流传至今,马马灯的表演形式又有哪些新变化?

马马灯是正安人们自娱自乐的灯戏,近年来多在正安县小雅镇有表演,因它热闹、吉利,受到家家户户的欢迎。玩灯的人都是壮汉子,晚上凭借灯笼、火把,爬山、过河,走小路,转院子,一户不漏地“拜年”。农村的一些大院子,为了迎接耍灯的,一般都燃起香、烛,待灯耍过之后,几家人都一齐端出白生生的馒头,甜蜜蜜的醪糟,还有白酒、凉菜等,招待耍灯的人。一般的住户,都会递上好烟,还要给一个“红包”,里面有几元、几十元、上百元不等,作为酬谢的“喜钱”。

如今,正安县马马灯已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自它在民间产生、形成以来,作为民众驱瘟钠吉和消灾的重要方式,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与条件下,倍受流传区域的百姓兴崇,百姓每逢家有瘟疾或节庆,都要请戏班来演出,以祈福纳祥,保人畜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来源:微正安)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