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池教学点又开学了!
今年暑假,我和“顶箐山人”一起慕名到格林花池教学点去拜望叶含胜老师,当时只听说他一人上了四个级的课程,自己先天腿脚不便,且属我们农村叫的“白人”,据说医学上也没弄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得了这种病总是伴随高度近视。现已43岁的他至今单身,哥哥父亲相继去世,靠微薄代课收入维持一家人(年迈母亲、痴呆嫂子、年幼侄儿侄女各一)的生活。当时由于是暑假,没拍到叶老师上课时的情景,这次和"守望春天"负责人一起过来探望叶老师时,专门联系让他调整了上课时间到周日,也就是9月5日。才有幸拍到了下面这些图片。
花池教学点位于格林镇朝阳村花池组,翻过九道拐,穿越上云雾里的朝阳茶场后,再向前走1公里,左面分路,大约6公里乡村公路直接可以到达教学点“操场”。6公里路,四年级以下小朋友在体力方面无法到公路旁的野木瓜希望小学就读,只有采取“两段式”读书法,上四年级后方才转入野木瓜希望小学就读。
2006年10月,叶老师家房屋不幸遭遇火灾,家中财产化为灰烬,养的猪也被烧死。事后,格林镇师生踊跃捐款,镇民政办接济大米500斤,镇人民政府安排专项资金3000元,帮助他重修了砖混房屋。至今没有任何装修,家中除了一台粉碎玉米的机器和一个电饭煲外,再没其它电器。据了解,村委会已将其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一家五口,仅靠叶老师一个人的代课收入和年迈的母亲做些农活维持,日子异常拮据。
叶含胜老师在课堂上
学前班和一年级的学生在一间教室上课
“守望春天”负责人为每个孩子带来了一些文具
叶老师将“镜头”切换到二三年级了,只好找一得意门生代教
叶老师在艰难板书
二三年级的第一堂课
守望春天负责人客串老师,教孩子们基本礼仪
这位女孩回馈远方客人一个黄瓜
花池教学点外观。黑板、课桌、教师宿舍、厕所均需要维修,约需资金3万元。
绿荫环抱下的花池教学点
放学了,叶老师集合孩子们交待回家路上注意事项和第二天的安排
“守望春天”负责人与叶老师的侄儿亲切沟通
叶老师家修建房屋“标志牌”
“守望春天”负责人虔诚地为叶老师送上1000元补助金。此外,他们还每月补助叶老师500元,打入格林镇中心完小帐户后,由完小负责送达。此外,他们还在小雅镇梅子坝、乐俭天鹅池以同样方式资助了3名困难代课老师,以期他们为山里孩子“传道授业解惑”。
“守望春天”的资助,对叶老师来讲也许是一笔丰厚的收入,然而,要真正改善一家人的生活状态,自然是杯水车薪。
当我问起叶老师的打算时:他只说了一名话--只要学校不撤,他就要尽力教好每一个学生!
后记:“守望春天”的宗旨之一是低调宣传,要我不要发这些图片,但是,我觉得应该发,应该把这些事情堂而皇之告诉大家,让更多人参与到民间助学队伍中来,成为政府的一种辅助力量。
代课老师最终属清退的对象,只是这些教学点基本的设施如厨房、宿舍、厕所等等严重不配套,教学设施严重不足,公办教师“住不下、上课难”,详见政协农村教学点调研报告,县教育局作了专题回复。它们属逐步撤并的范畴,再说全县代课老师有300多名,提高他们的待遇某个层面上讲就意味着允许他们长期存在。象帖中叶老师这种情况只是个案,他之前有好几次机会转正的,但文凭是一个基本的条件,所以……象这种特殊情况,民间助学是一种较为恰当的办法。总体讲,教学点是一种特殊教学模式,贵州绝大多数地方都有,就连我们认为的一些发达地方如重庆市也广为存在,情况也都具体。“百年大计”,短时间内是难以治愈农村基础教育落后顽症的。好在从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看,教育事业正倍加被重视。
作者:冯其伟, 转自:正安论坛
本网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收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原创内容除特殊说明外,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联系删除。 Email:master@g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