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组合”远征格林樊村
本周“走遍正安”发起后,年终岁尾了,大家各忙各的,成行后,只有三人,瓦片兄说这是预料中的,因为到了年终,好多事都得拴疙瘩了,大家伙事忙。三人都是眼镜族(爱美女士戴的隐形眼镜),我们戏称“眼镜组合”,相对来讲,本次路途较远,走的路也比较长,权且叫做“眼镜组合远征格林樊村”了。
一、见闻
樊村点小旧址在芙蓉江边,因修建道真县旧城水库,汛期易淹没,于2005年搬迁至现址,全校有学生140多人,教师4人,设学前班,一至六年级七个班级,采取复式教学,本就不多的教室一间用作教师办公室,一间用作教师休息室,一间堆满了石砂,一间堆着破损的桌凳。由于师资和生源方面的原因,曾尝试过取消三至六年级,但最远的学生走点小得2小时,如果到春雷村小去读,则要走3个多小时,学生不堪受其苦,部分学生不得不选择辍学,停办一学期后就又恢复了。同行中有人说:到这种地方支教,才叫支教,在正安一二小支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支教,而且必须持续,一批走了,另一批得跟上,不然,学校学生娃们会“断炊”,他的说法,也许是对的。同其它点小相比,樊村点小算办学条件较好的,至少黑板是新的新式黑板。但教学设施同样相当简陋,周边也没有绿化。樊村点小的情况再次证明了村级点小存在的必要性。
一起坐正安至春雷中巴车的有三分之二的是返乡民工,车里放着他们大包小包的行李。下车后,一对中年夫妻正好同行,热情地给我们介绍樊村的风物。我们提出帮着提包,他们婉拒了,大概是觉得我们吃不消扛包的苦。
沿途有些类似的房屋。在农村,修新房时,多数是分三步走的:砌基础——砌主体——装修。少有一步到位的。少则一到两年,多则三到五年,有的遇到养殖不争气,打工不顺利等,甚至一辈子也没完成第三步曲。
农家孩子放了假,不象城里孩子成天泡电视或迷恋网络,大冷天,他们也得在地里为猪们准备吃的,如此看来,城里的孩子是否缺少点什么。
退耕还林成效初显,不过,在我县,石漠化仍然是一个十分严竣的问题,很多地方土壤流失严重且仍在加剧,且问题正向山区地方转移。
顺着羊肠小道下去不远就是樊村了,远远的可以看见芙蓉江水。路窄而陡,遇人就基本错不开身,只有借助旁边的灌木林,我们把它称着单行道。
通行的小路跨塌了,一位不知名的人把它补好。原来做好事可以不用轰轰烈烈。
樊村的老百姓借助打鱼船,到较远的地方打柴回来成堆放置,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樊村周边生态的恶化。
通向丛林的公路只有四户人家受益,是从一公里以外的主公路上接过来的,修路的难度相当大,不得不佩服群众坚韧的生存能力。
樊村“码头”如此简易,旅游开发显得任重道远。
樊村河岩悬崖上的猴子。远远的看起来和黔灵山的没什么区别,据船工讲,这些猴群已生存多年了,但种群数量始终繁殖不起来,想必与森林不大,栖息地少,食物短缺有关吧。
二、风光
冬日的樊村少了许多喧嚣,平添几分宁静。沿岸风景过于单调,绿化严重跟不上,更不要说其它旅游元素,以往成群迁来的水鸟也为数不多了,(注:据当地人讲,这些水鸟中有很多迁徙习惯和燕子相反,冬来春去)我们借以欣赏沿岸风光和回家的船只是渔民们的渔船。没有救生设备,一块木板横在船中间权当座位,一路摇摇晃晃的很是危险,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冒险拍下了两边的风景。渔民们不对外经营,我们是主动请他们帮忙的,当然适当给予了报酬。我们此行欣赏风光在次,主要还是想进一步认识樊村,之前只是通过一些文字、图片、视频资料了解一些。对于樊村的开发,笔者在此发表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是借助打造“芙蓉花海”这个政协委员们提出的建议,借鉴荔波“万亩梅花报春”、毕节“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等的成功经验,沿江立项打造“芙蓉花海”,让芙蓉江名符其实,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看点;
二是建立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快速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生物的多样性,特别是通过特殊手段让猴群繁殖起来,成为又一看点;
三是恢复樊村群众少数民族身份,注入习俗、服饰、语言等民族民间元素,联合道真县打造少数民族风情村庄,成为看点三。恢复樊村群众少数民族身份绝非牵强附会,樊村和道真县隆兴镇的三坪村仅一河之隔,全都姓樊,他们全村都是少数民族,那么,樊村也应该是少数民族,而现在他们却都是汉族。
四是加强芙蓉江治理保护力度,开发水上娱乐的同时保持青山绿水,成为看点四。须知:被喻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十大环境问题中,土地沙漠化、水污染、绿色屏障锐减、物种频危是其中四种。
五是联合道真县,将旅游线路一直延伸到旧城电站,绵延20公里,“长途”游客可从此到道真,下重庆。
作者:冯其伟 转自:正安论坛
本网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收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原创内容除特殊说明外,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联系删除。 Email:master@g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