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竹板香沟——记我们足迹越过正安海拔最低的地方
板香沟,这是当地群众叫惯了的名字,实际上在正安地图上叫干溪沟。这个在市级地图上就没有了的地方,对于外地人来讲,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但对于一个地地道道的正安人来讲,去过那里不能说不是一种见证。因为,它是全县海拔最低的地方。当时由于随身携带的海拔仪掉在半坡拍照的地方了,没能准确测到。半坡刚好是500米,那么,坡底应该只有450米左右,反正从气候上感受,坡底坡顶简直两重天。
持续一周的阴雨天气在周末放晴,宅家?走出去?对于我们这种闲不住的人来说,自然是出去感受春天的气息!于是就有了去正安海拔最低点——板香沟的行动。三骑铁马载着五人一路奋蹄,不多时便到了开车人谈“拐”色变的地方——九道拐!
其实今天的九道拐虽然还是有九道拐子,路面很好,防护栏也加固,最关键的是人到这个地方,不由就会想起405事故,意识里也会放慢车速,小心行车,有了安全意识,行车自然就安全了!
借助随身携带的四合一简易海拔仪,测得九道拐当年出事地点海拔为1040米。
今日朝阳村寨
本来朝阳茶场我和山人去过,没在此行计划之列,但经过时发现天蓝云白,便折上去欣赏春日茶场风光,可惜去冬严寒让茶场至今没喘过气来,荒凉的茶场和蓝蓝的天空有些不相称。
这路,真的感觉延伸到了天边
一半是蓝天,一半是茶场
山人惊呼:不上来会后悔半死。我回应:是有点对不起我们的家伙。
虽然由于视角问题,我们无法完全表现九道拐的“雄姿”,但也见证着在人类无穷的力量下,它蜷伏着为人类服务,不过坡险路陡,车辆行驶缓慢。见路旁一标语上书:“超生孩子负担多,尤如汽车爬陡坡!”写得非常应景!
一条路,通向了蓝天白云,也引着我们向着更广阔的蓝天!茶树被冬天冻僵了,失去了应有的色彩,更多春天的阳光温暖,才能使它们恢复生机……,我们见到了别样的朝阳茶场!
赏完朝阳茶场已是1点多了,众驴饥饿难忍,驾着铁马一溜小跑,尽管两旁正山花烂漫也无心驻足欣赏。倏忽间煤乡茶乡烤烟乡——班竹到了。不逢集,饭店早没饭了,每人要了一碗班竹手工米皮填肚子。
班竹乡远眺
养育一方人民的丘土梯田
字库碑文
残存的旦坪字库塔
PK祝家坪字库塔:造型更讲究、规模更宏大、只是受损也更严重。
一路上QiWei恋恋不忘他有个“大姨子”在班竹开馆子(详见摩托吧《骑上摩托,一路的风景……》40楼),说一定要去那吃一顿。当到时,却被告之没有饭了,由于时间关系,他也没空去叙旧,只好去另一家随便吃了点。
从班竹下去,过一个山涧。QiWei的“峡谷情结”,见地球上的缝必要看,必想去钻!此涧很窄,估计在涧底只能容一人通过;还很深,丢一个石头下去,过一会儿才听得到响声。但此行我们不能去钻涧,于是他便谋划着什么时候下去看看,能不能实现,此为后话!
从班竹的对面看,梯田一层层叠着,如是秋天,漫山的金黄,该是怎样的爽心悦目?!
过了旦坪,问清过板香沟的大致方向后,便向目的地绝尘而去。偶尔停下问路才稍作休息。
牧 春
两县交界地,公路使用频率不高,路况超差。山人爱车心切,心疼:离合器超负荷了,发动机过热了!
板香沟石板渡,一个连接正道两县的地方
“正安开锁王”(我们戏称的)先秀了一下。借此弱弱的广下告,请坛主手下留情,下不为例。之前我们非亲非故,这也是第一次认识,方便大家而已。
试拍合影,自然没我了
过 江
“桐花恋”成“芙榕江恋”了。下面这段妙文转自其空间。
岁月也许就是在我们不经意间悄然流逝,回眸中,浆轻轻摇动,滑滑的芙蓉江水在春天里默默地蓝了,倒映着岸上成片成片的金黄油菜花,光影与色彩混合,我们渡着铁船体验着这一切,体验山与水最亲密的接触,体验渡船大伯的静静人生。这里是全县最矮的地方,这里是与邻县交接的边界,是樊村下游,是长江的源头河流之一,这里有民风淳朴的江畔人家。谁画出这天地,再画下我们?
傍晚尽兴的我们逆江而行找寻回家的路,不知不觉间像找到桃花源,
宁静的湖泊四周都是并不高的山,山上一派田园风光,而湖畔是新修的黔北民居,山、树、民居倒影在湖泊上更显出静谧,暮色笼照着这处清幽,我们呆了一会,天色越来越暗,却没有一处民居亮灯,只有湖上若隐若现地闪了两下火光,让我又不得不怀疑起这地到底真正有人在这里居住吗?一切竟显得那么不真实起来。
山人垂钓
生 计
没有水鸟、没有鱼人,甚至没有风,江面非常静谧
旦坪的字库塔有些残缺,全因保存不好所致。这也难怪,一逝经年,风雨吹打,又因我辈乱扔有字之纸成了习惯,这字库塔早已失却功用,自是无人修茸保管。
过了旦坪,路面越来越差,时而丘壑纵横,时而泥凼阻路。我这白马是太子款,好路上没得说,加油推背,疾驰欢叫,但在这路上却苦不堪言,摇头摆尾,如履油地!心情大减,对板香沟的风景不抱一点希望,对QiWei说,要没好看的,把你“抖得散垮垮的”!
好不容易到了,停马步行,当看到那一湖碧水,心情大悦!原来这是道真旧城电站水库蓄水所致。正安海拔最低处,其实细想:正安境内的水流基本都归入芙蓉江,流到这里和道真交界,不是最低处才怪,水住低处流啊!我们跑来,就是见证了这么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正值太阳西照,水面波光粼粼,一静如斯!
一叶扁舟渡过客!
江面泛波只为渔!
单反碧玉情难禁!
荡舟江上画中行!
喜上眉头春草卧,无酒自醉笑开颜!
楼上如果猜成什么什么电站就算对一半了。呵呵!
山人云:古人写诗太厉害了,至今只能望其项背。如这张龙溪河电站的图片,分明就是一句:半江瑟瑟半江红。
高歌回:以前之所以要用文言文和诗来表达,是因为那时龟背、石头、竹简之类太难刻字了,所以精简文字为妙。
天堑变通途
我国的地型决定了桥梁修建技术世界领先。需要修桥的地方太多了,近期动工穿越正安的“马南”高速也是隧道 高架桥为主。
幽
看好了,只准我的“ZA1677"和它的同伴们通行。再此也让它再亮个相,清明小长假如果天气好,单位没工作安排,它将和我一起去务川道真。
我们受到道真县棕坪乡人民无声的欢迎。
欲看更多风景,请看下帖精彩!
到了板香沟,一脚就进了道真县地界。听说可以从三江回去,于是就顺着路前进。出来游玩,最好不走回头路。这一段路面好多了,但也有不好之处,正安恒安车技颇佳,耍起来也难勉会吃一跟斗,不过人车均无大碍!我和QiWei一路牛皮一路风,不多时又见到了那一湖碧水。此时夕阳已经坐在了西面的山顶上,斜斜的照着江的东岸,泛着粼粼波光。想来想去,还是古人的诗句才能恰如其分的表达了此时的风景——半江瑟瑟半江红。
道真旧城龙溪河电站到了,看来,从樊村泛舟下旧城的计划要提上日程了!
电站坝上不准人去,用一花杆栏着,我们只好在旁边观景。
太阳已经躺下了,水面一叶舟荡来,活脱一幅水墨山水画!
夕阳西下
渔 归
人约黄昏后
我捕捉了风景,捕捉风景的人捕捉了我
论坛车身广告
借助刚入手的独脚架兼登山杖,完成了下面这张龙溪河电站一游
龙溪河电站一游
其实,从格林樊村到道真龙溪河沿途风景无数,去年冬天我们“眼镜组合远征格林樊村”时,只欣赏到了上游风光,这次摩旅,也只欣赏到下游风光,中间一段的无穷奥妙,有待泛舟芙溶江了。
天色已晚,而我们还有一段未知的路要走。且行且问,过了浮桥顺着江逆行,暮色中,江边新民居安静详和。
旧城——隆兴——三江——安场——正安,我们转了一个圈,回家了!
作者:冯其伟、赵永章 转自:正安论坛
本网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收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原创内容除特殊说明外,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联系删除。 Email:master@g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