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公益——马耳杆盛开的地方
“妈妈,那是什么?”
“是牛在耕地!”
“是个什么道理呢?”
“把铁铧放在牛的背上,牛拖着走,铁铧口就把地刨松了!”
“妈妈,我还是不懂!”
战国时,出现了铁犁铧,铁制工具成为生产工具,是继铜器代替石器骨器的第一代生产工具的革命后,一次真正的生产工具的革命,引发了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的变革。
很透风的房子,屋檐下新鲜的苕藤儿
这样的景致,是画家的宠儿
而生活,又是怎样的光景?
兔兔米按人头计划的棒棒糖不够分发,“操场”上站着六十三个孩子。
那些只有两三岁的孩子,谁让他们站进了这样一个队列?
自幼如此,如何立志?
唯一在使用的教室,房子还不算差。
如何在这里面,对五六十个孩子进行教学?
哪一个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愿意来这里和那些马耳杆共荣?
找到了,他便是这里唯一的老师——民办老师。
或许,他是留在这块土地上唯一的青壮年了,该是——无比的虔诚!
绵延的山顶上,她们,这就是一辈子
这便是守着那些孩子的老年人
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只要有草在生长的地方,就有他们的守望!
我在人群里寻找着,想看看他们是否都健康。
除了一个孩子目光呆滞,这些黄焦焦的头发:生活——父母生下来,自己活下去——几乎,这就是“生活”两个字的样子。
师者的敏感,我拍下了这个冲击时尚的头。
我们此行,应该庆幸,还是叹息?
文/图 寒塘鹤影
行走公益——马耳杆盛开的地方 https://www.gzza.com/15238.html
本网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收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原创内容除特殊说明外,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联系删除。 Email:master@gzza.com
本网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收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原创内容除特殊说明外,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联系删除。 Email:master@gzza.com
THE END